尉氏县大桥乡:尉州城南 乡村和美
发布时间:2023-08-17 10:30: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郑巍 | 责任编辑:乔沐古代称作“尉州”的尉氏县人杰地灵。与县城毗邻的大桥乡,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辖区各村争相创建“五星支部”,采取乡风文明做“底色”、人居环境添“亮色”、村民增收有“特色”的措施,将一个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乡风文明做“底色”。该乡通过一系列措施,春风化雨厚植乡风文明的道德底蕴。辖区内30个行政村(社区)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推动和完善“村规民约”的建立和实施,实现全员参与的“共谋”“共管”和“共评”机制,围绕感党恩听党话、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村风民俗、道德风尚、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内容制定村规民约,有效推动乡村良好村风民俗的形成;通过开展乡村光荣榜暨创星光荣榜选树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农民文化节、孝老敬老饺子宴等活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通过榜样引领广大群众向上向善,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先后有352名群众荣登乡村光荣榜、1200多名党员挂牌亮身份、上千人次饺子宴弘扬孝道文化;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多种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唤起大家阅读热情的同时,悄然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人居环境做“亮色”。每每晌午时分,该乡席苏村的几家“辣子鸡”饭店都会高朋满座,从城内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如今客来客往、车水马龙。一排排农房整齐排列,一行行绿化树生机勃勃,一条条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新修建的城市南环路从村头而过,通向村内的主干道一眼望穿。每逢周末携家带口、三五好友来游玩的人更多,人流量的增加,给村里带来了商机,几家农家餐馆的生意蒸蒸日上。
老房子修出特色,新房子彰显个性,排水渠合理修改,养老服务中心美化亮化,该乡崔家村因势利导努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使群众的获得感更高。
该乡通过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保洁作战图的形式,切实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使村庄亮起来。目前该乡正在努力打造席苏村、马庄村、周庄村、岗刘村、通院村、崔家村为省级和美示范村。
村民增收有“特色”。“村里的道路平整宽敞,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晚上出门路灯明亮,村内外环境干净整洁,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村口企业就能打工增加收入······”该乡周庄村63岁的崔玉连说起自己宜居宜业的村庄笑逐颜开。崔玉连在村头的森簏服装加工厂工作,工作按件记工,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入160元。
周庄村的服装加工厂只是该乡村内企业的一个缩影,如南台社区村办的广告印刷厂、冯村的玩具厂、湾里马村的电风扇底座加工厂等比比皆是。该乡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吸引乡贤返乡创业,拓宽辖区群众就业渠道,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着力打造连片组团模式,形成了以十里铺、周庄为中心,沿尉鄢路6公里1800余亩的优质葡萄发展产业带;以岗刘、通院为中心,沿尉蔡路5公里存栏1.2万余只的肉羊养殖及深加工经济带;以大槐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粉条为依托,流转土地5000亩种植红薯,整合4家粉条加工厂,形成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粉条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带;以马庄为中心,辐射崔家村、要井村,建成1000亩的集大棚种植、陆地蔬菜生产、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集体经济综合试验区。
该乡党委书记赵泽涛表示:乡村不但要振兴,而且要和美,大桥乡按照培育和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为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通讯员:李郑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