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兴路、心路”:聊城大学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1 11:10: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红色文化作为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激发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要价值。为传承红色基因,利用红色文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逐梦服务队”于暑期分别前往山东省泰安市、聊城市、青岛市等地开展主题为“红色文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走进红色文化

传承基因——探访红色底蕴

为重温红色记忆、探访红色底蕴、了解红色资源,“青马逐梦服务队”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刘谦初故居、烈士陵园等地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所在地区红色资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追忆不朽功勋,重沐先辈光辉。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团队成员在馆内志愿者的引领下,参观群众重温红色记忆,走进孔繁森同志的生活,回顾他服务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一生,学习孔繁森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在刘谦初故居,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故居并参观红色旅游文化景点,学习当地乡村红色文化,了解刘谦初的革命事迹,深刻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随后,团队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对于刘谦初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情况。

“祭英魂、学精神、促振兴”,团队成员来到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前辈的纪念壁画,回顾烈士们可歌可泣的历史事迹,为革命烈士们献上手中纸花。黑色的大理石墙上,镶嵌着革命烈士英名录,记录着他们的名字、生卒年月、事迹和头像等信息,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奉献。团队成员在石墙处驻足,认真观看每一位烈士的事迹,用心体悟他们艰苦奋斗、义薄云天的革命精神。

一系列走访调研,团队成员重温了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光荣历史,感悟先辈英勇无私大无畏的精神,感受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红色基因。

赓续血脉——讲好红色故事

“幸福不忘革命史,共‘童’追忆英雄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服务社会的职责。团队成员随后带领社区学生开展红色党史教育活动,团队成员以铁道游击队的历史作为导入,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和肢体语言,将铁道游击队故事中人物的英雄气概融入讲解其中,带领学生观看相关红色电影、了解红色党史、教唱红色歌曲。“我要当一名宇航员,我要做一名消防员,我要当一名军人,我要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张张纯真的脸庞上写满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团队成员也希望将红色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中。

探红色路径,讲时代新声。团队成员在鄄南战役纪念馆,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聆听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重温那段艰苦岁月的光辉历史,感悟烈士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并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向参观群众介绍相关红色历史和红色故事,将红色资源与乡土民情结合起来,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二、感知乡村发展

深入乡村——扎根基层沃土

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为切实了解近些年来乡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了解脱贫地区脱贫后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上的做法与面临的困境。“青马逐梦服务队”于7月17日至7月22日走进实践地乡村开展实地走访。

在实践地乡村,团队成员分头行动,开展社会调查。俯身农田感发展,深入社区明困境。来到村民耕作的田间地头,团队成员询问当地村民,了解他们自身对近些年来发展变化的感受,“近些年来我们通过发展产业、培养技能,逐渐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己的小康生活”,这是村民对于近些年的普遍感受。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在脱贫完成后村民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上面临的一系列困境。为团队下一步探索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导向。

交流学习——走进党建社区

8月14日,团队成员走进繁森新村,学习当地红色文化助力乡村发展的优秀经验,咨询了解“孔繁森精神”赋能当地乡村发展的实际操作,感悟“孔繁森精神”对于激发村民发展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了解当地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为团队后续探索红色文化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赋能路径提供实例。

三、助力巩固脱贫               

实地考察——谋划发展新篇

为逐步探索红色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赋能路径,团队成员根据前期了解到的红色文化内涵,结合走访群众发现的种种发展困境,走进泰安市宁阳县大伯集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探索红色文化对巩固脱贫成果的赋能路径。

成员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走进大伯集村的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纪念馆,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入了解当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团队成员了解到,团队成员了解到,大伯集作为“攻济打援”指挥部所在地、淮海战役构想策源地,而光荣地载入史册。当地政府也建立工作专班,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以发展乡村经济。

在参观了解当地红色资源后,团队成员根据调研内容,与大伯集村村书记进行交流,了解到红色资源在大伯集村巩固脱贫成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伯集村是山东省第一批红色文化特色村,近些年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

最后,在交流中,大伯集村村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村庄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在县委的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将村庄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让景点变景区,让村民变景民。利用这一红色文化发展村庄经济,实现村民共同致富。一起奔小康!”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资源对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红色文化作为乡村特色资源,不但在育人作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发展路径。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逐梦服务队”怀揣着当代大学生的初心和使命,深入乡村一线,将专业特色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用知识和实践为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