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福建厦门的湖里街道村里社启动海天路安商房地块拆除,居民向新居梦又踏实迈进一步。
入选住建部试点项目,村里不“村”
村里社城市更新改造作为住建部试点项目,提升改造采用“留改拆”并举的改造模式,留改为主、拆为辅,政府引入国有企业作为片区综合开发实施主体,统筹推进安商房建设、地块征收、危房解危、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湖里社)综合整治提升、片区运营管理等。
今年,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先行启动项目范围内海天路安商房地块征拆。根据规划,湖里街道海天路安商房项目需征收国有土地约2.1万平方米,用地范围内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要涉及市政水务集团、区市政园林局、厦门经济特区公盈建设实业总公司三家企事业单位。
湖里街道村里社,“村里”旧时也称作“仓里”,与闽南话的发音相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接地气”的名字,其实是特区发祥地的“试验田”。当时居民腾出自家房屋,搬进宿舍楼,最早一批安置房就在这里诞生。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竹坑路小山丘的开山炮响,村里社区乘着特区建设的春风,快速崛起和发展。
经济特区“试验田”,最初选定2.5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好就是当时村里所在地。如今,湖里街道湖里片区(村里)老旧小区多,建筑大部分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砖混结构建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加快征收拆除工作,暖心安居
时间紧,任务重。今年4月,湖里街道启动海天路安商房地块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立即成立征迁专项工作组,组织区国投公司下属禾丰征迁公司开展具体征收工作。专项工作组在合理范围内简化程序,召集测绘公司、评估公司加班加点,采取一周一报的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征迁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
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坚,专项工作组完成房屋调档、测绘、评估清点及审核工作。因建成年份较早,专项工作组多次协调多部门开展调档工作,反复研究分析调档资料。此外,指挥部多次开会研究未登记建筑认定问题,为评估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6月30日,完成土地房屋补偿及企业单位的搬迁补偿协议签订;8月1日,进场开展房屋拆除工作,专项工作组协助解决企业短时间内搬迁困难等问题;预计8月底,完成海天路安商房地块建筑物的拆除工作,为海天路安商房的建设提供条件。
去年以来,湖里区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城市片区综合更新,对标完整社区补齐公共服务和便民商业配套,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百姓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城市更新,幸福加码。在有机更新中,留住城市发展脉络,补齐城市治理短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湖里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