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应用新设备 新技术实现冬枣标准化生产 科技助力产业提升
发布时间:2023-08-22 14:22: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作为全国设施冬枣第一县,当前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是县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促进冬枣品质提升,实现产业稳定发展,近年来,大荔县各冬枣专业合作社、企业积极改进提升生产设备,实现冬枣智能化、标准化分选,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记者张鸣航说:“我现在是在大荔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在我身后的这台设备呢,是冬枣智能化视觉分拣设备,通过这台机器筛选出来的冬枣,按照形状、颜值、大小被智能分拣并自动称重,实现了冬枣的标准化测定,大大提高了冬枣的品质。”
8月下旬,正是大荔县冷棚冬枣集中上市的时节,在羌白镇最大的冬枣合作社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每天来这里进行冬枣交易的枣农们越来越多。当地枣农徐庆家里种有28亩的冬枣,往年在这里交易冬枣都是人工筛捡,费时费力,这两年合作社引进了最新型的智能冬枣分拣设备,极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九组村民徐庆
大荔县羌白镇八鱼村九组村民徐庆说:“现在这里有仪器,对枣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那我在地里也就把那不好的不拉过来了,你看我交枣一直很顺利。”
据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介绍,这台智能分拣设备价值180余万元,是高性能六通道分选机,采用视觉光电系统对冬枣进行标准化筛选。随后,合作社又花费100余万元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可将冬枣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商品化分级,确保了每一颗冬枣的品质。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说:“它的功能从自动上料到视觉识别再到自动称重打包全部自动化,这个比传统设备效率要高。传统设备一小时只能分选一千多斤,咱这个可以一小时分选到8000斤,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冬枣的商品果从大小、颜值都能分选得更加精准,提高了效率的同时省了人工。”
江南市场客商张勋
江南市场客商张勋说:“这边主要是(冬枣分拣)加工质量比较稳定,而且他们这边的设备比较好,就是没有碰伤,符合我们超市的标准,这个商品确实卖得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新设备新技术有效提高冬枣销售量,目前,合作社日均可收购冬枣4万到6万斤,向农户支付货款50万元至70万元,科技助力让产业助农增收。
大荔县新禧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全喜说:“我们用现代的标准化视觉分选设备,根据客户的需求,把它分选的更加标准化。在采购方面,我们进行了定制,必须底色达到发白发黄带点红,糖度也一定要达到我们的需求,这样的话,使我们的产品更加稳定,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据了解,近年来,大荔县积极引导鼓励冬枣销售组织和企业开展冬枣集中分拣、预冷、收购等服务,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促进冬枣分拣、储藏保鲜能力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应用2.0及小型选果线281条、3.0选果线137条、最新型4.0选果线12条,选果能力提高到36吨/小时,极大提高了冬枣筛选入库效率,延长了鲜果保质销售期,促进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桂荣
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桂荣说:“下一步,我们还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措施,不断引导冬枣生产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引进应用更加先进、智能化的冬枣生产设备,加快冬枣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冬枣标准化生产,保证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