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绽芳华——写在第八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即将举办之际

发布时间:2023-08-24 09:15: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魏永刚  | 责任编辑:乔沐

有一种情结叫“红色芳华”,无须慷慨激昂,血脉的信仰就会迎风飘荡。

在这片氤氲着历史的神奇土地上,红色的基因熔铸进大美河山,盈动出多彩壮阔的时代画卷。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发力全域创建,创新农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发展全面开花,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红色为媒,文旅发展深度融合

在新中国的历史坐标上,三军大会师奠定了新中国的未来,在那个风云激荡、热血奏歌的年代,会宁因其红色的足迹和质朴的信仰,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筑起了长征史上的巍巍丰碑。

国家4A级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大墩梁革命烈士纪念碑、慢牛坡是牢记历史,缅怀英烈的精神家园。“红色会宁·会师之城”成为展示红色遗迹的生动诠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两次来会宁慰问演出,一度让会宁大放异彩,蜚声中外。

进入新时代,会宁县坚持以会师精神引领新的长征路,积极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全力建设以会师旧址、长征胜利景园、南川红军村为代表的红色景区,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空间。

2023年3月,会师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入选全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奋力打造“长征丰碑、红色陇原”的会宁红色文旅融合新形象。

创新引领,文旅线路多元闭环

洗涤岁月的春风,会宁县充分发挥“旅游+”模式,积极打造“红色圣地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三大品牌,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会宁县先后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20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有“甘肃红色第一县”美誉,先后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甘肃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县,入选2020年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县”。 

如今,会宁已逐步形成了“出发在红色驿站,参观在会师旧址,瞻仰在大墩梁、慢牛坡,体验在胜利景园、红军村、红军路、红色街区,受教育在干部学院、红军小学”的红色旅游精品闭环路线。同时,深入挖掘全县研学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了红色教育研学游、乡村记忆研学游、历史人文研学游、金色教育研学游等研学游线路。 

产业赋能,文旅品牌大放异彩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会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天安门《辉煌中国》主题展和甘肃卫视《甘肃新闻》首播前后投放为期1年的会宁旅游宣传点播,会宁旅游LOGO作品和会宁旅游IP形象成功推选发布。

同时,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陆续编排推出了如大型秦腔现代剧《水的记忆》《红军来到咱们村》《红色热土》、现代戏《会师前夜》、新编历史剧《郭虾蟆》、精准扶贫秦腔现代折子戏《算账》、大型音乐歌舞剧《古道名城·印象会宁》、《会宁民歌集—放歌会宁》《会宁皮影戏》《会宁文化系列丛书》等一批具有明鲜地域特色的本土文艺作品,极大丰富了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尤为可喜的是,近年来,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大幅突破,会师圣地、红色之城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如今的会宁:山有故事,城有传奇。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倾心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红色+文旅”遍地开花,会师儿女奋进步伐更加坚定,为加快推进会宁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不竭动力。作者:魏永刚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