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探索魅力月岭,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28 10:17: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林木7月15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乡筑未来实践调研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月岭村开展乡村振兴实地调研活动,调研活动从月岭村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展开。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月岭村乡村振兴现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建议。期待去探索月岭村的独特魅力,为月岭村的乡村振兴尽绵薄之力。
古意盎然,建筑古韵展风华
实践调研团的第一站是月岭村的“六大院”。团队有幸找到了八十二岁的唐奶奶,据唐奶奶介绍,她以前是村里的导游,对月岭村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有较深厚的了解,在唐奶奶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在六大院中自由穿梭,一边感受月岭村的历史文化古韵,一边聆听六大院的岁月变迁。相传,这是村中首富唐虞琮为其六个儿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门楼,灿烂辉煌,依次名为“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月岭村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宅群落。
穿过六大院,来到一片开阔地,前方是一口古井,因石刻“上井”两个大字而得名——上井清泉,古井上方还有一棵百年老槐树,再往上便是将军庙。将军庙外观呈红色,气宇轩昂,庙边坐着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有的在闲聊,有的在下棋,当团队成员问及将军庙的历史时,他们打开了“话匣子”,纷纷介绍起其历史。相传,岳飞领军剿贼,帐下的一名金甲将军在此献身。人们立庙纪念其功勋。如今,将军庙仍香火不断,也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
唐奶奶告诉实践调研团一定要去“贞孝牌坊”看看,跟随着唐奶奶的脚步,团队成员们来到了“贞孝牌坊”。整座石牌坊浑然一体,雕刻精美,高大威严,据说被誉为“石雕艺术博物馆”。后来,团队成员也有幸听到了月岭村支书唐桂珍讲述牌坊的故事,了解到了牌坊背后感人的历史故事。
图为实践团队在听唐支书讲述“贞孝牌坊”的故事
月岭之魂,桂剧传承谱新篇
观赏完古建筑,实践调研团来到了月岭村的桂剧院。由于岁月腐蚀,桂剧院已经受损,正处于修复期。从唐支书口中得知,桂剧是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正在修复中的桂剧院
唐支书也会唱桂剧,唐支书与实践团成员探讨过程中还翻开手机相册向团队成员们展示着她唱戏时的视频和照片。当谈到桂剧的传承时,唐支书几度眼含泪水,向团队成员述说着桂剧传承面临的困境。
唐支书坚信,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下,桂剧院的修缮只是桂剧传承、保护和发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有政府的政策、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她能够再次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桂剧文化也能够再筑新的辉煌并成为月岭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抓手。
绿色产业,乡村振兴筑未来
通过唐支书介绍以及团队实地调研后得知,位于月岭村北面的后山上栽有两千多亩桃林和数百亩西瓜园,桃子和西瓜产量占全村产品总规模的80%;通过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合作组织远销广东、东南亚等地,已经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除此之外,如今村里正准备栽种大量的油菜花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以及发展其农副产品。
团队成员还注意到,整座村子随处种有石榴,从村民口中得知,月岭村的石榴为古代皇上的贡品。因地制宜选准选好农业产业,推进绿色发展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农产业最优化实施,水稻种植为主结合冬种油菜花为辅的可持续发展。
红色记忆,月岭历史刻铭心
光阴似箭,星转斗移。虽然,历经变迁变化和变革,但是,人民对红军的怀念和崇敬还是那么深情和真诚。月岭村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时,红九军团为抢渡湘江时行军经过的重要村落,红军在这里作战和驻扎过,开展过革命宣传,留下很多传说、故事。还修筑有红军古道、红军亭、红军阁等红色建筑。唐支书告诉团队成员,通过开展红色旅游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理想之地也是月岭村振兴的发展要义。
近年来,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委干部针对月岭村“六大院”、桂剧院等古建筑村落特色及桂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产业转型,多措并举,积极打造月岭村“文.古.绿”乡村振兴新名片。同时,唐支书也表示,目前部分项目仍在起步阶段,需要继续加大开发力度,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图为开发中的步月岩
当团队成员问及唐支书月岭村的乡村振兴规划时,唐支书表示,依托地方自然环境和特色农业产业,挖掘月岭村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传统村落产业经济发展,探索出月岭发展传统农业乡村现代化的特殊路径。听完她对月岭村的憧憬,团队成员也相信月岭村能实现产业结合发展有效的生态可循环系统,擎画月岭“红·古·绿”乡村振兴新蓝图。
图为团队在月岭村委会门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