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灵秀匠心,走进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28 09:52: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8月1日至8月7日,兰州大学“寻梦碧山”暑期实践团于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活动,依次参观走访了民乐县博物馆、文化馆、文化展览馆等地,采访了博物馆馆长、市级非遗传承人等相关人士,对水陆画、木版画、民乐宫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解研究,探寻非遗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保护之路。

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机构,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弘扬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实践团队去到民乐县博物馆了解非遗留存情况。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实践团队了解到民乐县博物馆深耕于非遗文化宣传工作,借助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通过展示馆藏文物向同学们传递历史文化,扩大非遗影响力,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同时,面对博物馆未来工作展望这一问题,刘馆长表示还需要多下功夫,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互动频率,吸引青少年参观学习,同步开展向外宣传工作,打造有内涵有名气的文物精品,同时,完善馆校合作机制,建立好学校与博物馆的沟通合作路径,争取开展新一轮有趣味有内涵的文化教育活动。

下一站实践团队来到民乐县文化馆。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该县目前拥有4项省级非遗项目、31项市级非遗项目和58项县级非遗项目,此外,还有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63位市级非遗传承人和149位县级非遗传承人。为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该县已建成7个非遗传习所和3个传习点,非遗文化传承氛围良好。

“传承好非遗文化一方面是我们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机遇,这一领域大有可为,值得更多的投入”工作人员如是说道。县文化局计划打造一批优秀的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文化展览、民俗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持续加强对具有民乐特色的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介力度,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兴文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民乐县文化馆将充分利用和发展好非遗文化,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条件。他们的努力将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丰富民乐县的文化底蕴。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了民乐县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集藏品参观、历史文化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研学旅行、产品体验为一体,是民乐县为弘扬地方文化、传承民俗之美、互融古今之情而建设的专题展馆。

相关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向实践团队介绍了现存的非遗项目,并向大家展示制作过程和创新成果,实践团队了解了民乐县的传统文化及技艺,探究其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和传承现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实践团队联系到了市级传承人苏永生先生,前往其工作室交流采访,进一步探究非遗的奥秘。

在传承人的帮助下,实践团队重点了解了木版画的制作工程,作为一门民间手工工艺,一幅作品的完成要经历割、漂、刮、碾、烫、熏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是对制作者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多重考验。工作室展示着许多制作精美且富有创意的木版画作品,展现着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装饰性的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精巧技艺的源远流长。

一幅完整的木版画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绘制完成,因为制作精美、艺术价值高,一直供不应求。同时,苏先生表示,民乐县政府致力于非遗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众多非遗传承人作为外聘老师前往学校进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相关技艺的教学,在缓解中小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优化非遗文化的传承环境,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保护和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实践开展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投入到非遗文化中,有所学有所获。实践队员纷纷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不忘初心,寻根寻源,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指导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更要为传承非遗文化贡献青春力量,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通讯员:王校、吴欣玥、袁文正、冯雷、李江欣)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