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昆铁路背背篓的“00后”
发布时间:2023-08-28 13:45:5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泽平 | 责任编辑:乔沐“00后”高鋬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工电段的一名变配电助理值班员,与大多数同龄人选择在城市中奋斗不同,他与“90后”师父王雪帆背起竹编背篓,一同巡守在群山环抱的麦冲河牵引所中。
麦冲河牵引所坐落在川滇交界处的永仁县山谷深处,这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距离最近的村落有8公里路程,如同坐落在山间的“孤岛”。因其地处偏远,它也是新成昆铁路成都局管内唯一的双人值守所,每天近百趟列车从所旁经过,它承担着途经此处的新成昆铁路90公里范围内安全供电任务,是守护中老班列、“复兴号”动车组等列车安全运行“边哨所”。
8月23日,轮到高攀与同事两周一次的交接班时间,天刚泛起一层鱼肚白,他就将头天采购好的肉类装在背篓中,匆匆赶往离家最近的菜市场。高鋬说:“麦冲河牵引所门前的羊肠小道半个月都难见一辆车,一旦接班,工作、生活就全在所内,吃喝都需要提前准备两周的用量。”每次交接班前,他总会与师父提前计划好菜谱,土豆、山药、青椒...这些既爱吃又容易保存的蔬菜是他们菜谱中的“常客”。
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背着背篓的高鋬格外显眼,菜市场26号摊位的阿姨早已眼熟这位“奇怪”的年轻人,每次都算准时间,提前帮他挑选好最新鲜的蔬菜。高鋬脱下背篓放在菜摊边上,小心翼翼的把西红柿后放在背篓最上面,并用青椒围在外层,他说:“东西太多,路上颠簸很容易挤坏,之前我们用过塑料袋、帆布袋都不合适,只有背篓能避免摇晃碰撞,是最稳当的选择。”
9时25分,高鋬赶到乘车点与师父汇合。由于没有直达班车,车间专门安排工程车定期接送这群坚守在“边哨所”的年轻人,与往常只有2名交接班的值班员乘车不同,今天工程车难得坐上7人。“小高,把背篓放稳后记得用绳栓牢。”攀枝花南变配电工区工长黄未萍提着背篓一角帮高鋬卸下,按照惯例,今天她要带领工区其他青工,一同前往所内开展定期巡检。
10时,工程车驶向高速,这段40公里的路程是通向所里最平顺的路段,30分钟后工程车转入山脚一条没有任何标识盘山公路,行至山顶省界处,透过车窗外向右侧俯瞰,永仁县城全貌尽收眼底,也算是一路上不可多得的美景。越往前行,路面越凹凸不平,人在车内上跳下落,60公里路程足足需要2个多小时。
路途虽然颠簸,但当工程车开进麦冲河牵引所时,眼前所见顿时让人心中舒畅,院内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院外叠青泄翠、蝉鸣不止,充满夏日里特有的气息。车停稳后,他们将满背篓食材移放至厨房,趁着休息的空档,高鋬搭手做起饭菜,别看他们年轻,但少说心中有十几道菜谱,在锅与铲的碰撞声中,油炸排骨、红烧牛腩、番茄蛋汤...一道道“硬”菜陆续端上餐桌,再简单切一些葱花点缀,便更具色香味,藏在山中的麦冲河“私厨”就此开饭。
餐后稍作休整,施工负责人黄未萍安排起今天的作业计划:“我们先进行设备巡检,确认设备状态后,两组再交接班。”14时30分,图示化分工会结束,巡检组按要求开展作业,太阳明晃晃照射在他们黄色作业服上,空气中涌动着热浪,不到20分钟,汗水已经全部浸湿背心,测量温度、开柜确认、油样采集...巡检人员没有丝毫分心,10余个检查项点全部完成已经接近傍晚。
高鋬和他师父顾不上休息,马上又与交班人员对接起设备情况,高鋬说:“交接班和我们日常巡查一样,需要巡视设备、检查指令、填写台账,有100多个项点需要对接。”他一边翻看台账一边确认数据,交接班工作全部完成已是晚上8点,巡检组和交班人员陆续乘上工程车,麦冲河牵引所再次回归了宁静的基调。
天色渐渐变暗,所内屋檐两侧的照明灯也成了群山间唯一的光亮。“我们会定期熄灭所内全部灯光,在黑夜里仔细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常放电现象。”高鋬回忆起第一次熄灯检查的情景,“当时,我连迈出主控室大门的勇气都没有,屋外漆黑一片,安静得只能听见电流声和自己的呼吸声,巡视一趟手心手背全是汗。”
麦冲河牵引所投入使用3年来,棕色的竹编背篓已经陪伴两批青工从“技术小白”成长为“技能老手”,“00后”高鋬自去年8月成为所里的第三任“守望者”后,渐渐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习惯了大山中的星空与黑夜,习惯了坚持作业标准不放松,也习惯了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守护这条繁忙的新成昆铁路。(图文:成都局集团公司西昌工电段 周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