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厚积基层党建“软实力” 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

发布时间:2023-09-05 13:16: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群 | 责任编辑:乔沐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补齐发展短板,江西省武宁县围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聚焦强基固本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使基层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等党建“软实力”全面进步,进而构建乡村振兴“硬支撑”。

图: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与党员查看马铃薯生长情况。

突出组织赋能,在抓党建促产业项目上整体起势。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今年以来,武宁县围绕产业发展这一重点领域,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一方面打造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2.0版。在去年选派30名的基础上,以出生地、成长地、工作地为标准,通过个人申请、组织推荐、编随人走,继续选派全县退出领导岗位的18名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同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评审实施办法》,按照扶优扶强、消除薄弱的要求,联合财政、农业、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28个村和20个产业示范村申报项目进行逐一评审,遴选18个基础好、活力足、可操作、有前景的项目村作为项目特派员试点村,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实行项目与项目特派员“1+1”责任捆绑,推动农村党组织“输智”和“造血”同频共振。另一方面拧紧集体经济发展“一股绳”。以建设“发展型”村班子为导向,实施新时代“头雁工程”,依托基层党校、网上课堂等常态化开展主题培训、擂台比武、模范党组织选树,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本领;聚焦薪火相传育,结合“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深化导师帮带制度,建立乡村振兴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完善发展村有集体经济与村干部利益联结机制,将奖补比例从20%提升至30%,推行村集体经济“1+N+1”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模式,探索组建乡镇强村公司或联村产业链党委,在凝聚党群合力的同时,促使薄弱村依靠“大联强”做活集体经济发展文章。

图:武宁县官莲乡“党员话事人”上门走访

放大组织优势,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突破成势。一是组建“主心骨”队伍。坚持“就近就便、规模适度”原则,在各村打造“1+N”队伍。1,即以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本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牵头人。N,即选择N名作风正派、善于组织协调、志愿为民服务且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无职党员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话事人”,赋予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社情民意收集报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弘扬引领文明新风等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搭建“好商量”平台。依托红色蒲公英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等场所,设置“党员话事人”工作室。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公示、有服务、有监督的“六有”要求,工作室既要落实好一名党员话事人、一个意见箱、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微信群、一本民情台账,又要配置好工作证、红袖套、签贴等标识物品。在此基础上,“党员话事人”采取上门走访、定期接访等方式,实时掌握民情、收集民声。三是开展“下沉式”服务。创建“宁说我办”运行机制,设立县级总调度中心、乡镇销号中转站、村组执行报备点,构建“群众点单+党员话事人派单+基层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闭环工作流程。“党员话事人”需分类汇总日常群众诉求及矛盾纠纷,根据类型、难易程度按照即办件、待办件和上报件予以派单,并于两天内作出受理告知。其中,即办件由“党员话事人”即时处理和备案;待办件由“党员话事人”与村、乡镇沟通后向群众反馈进度和结果;上报件由乡镇党委联系人上报到相应部门进行调处,“党员话事人”全程跟进。所有事项限时办结,确保乡村振兴基石筑实铸牢。

图:中共武宁县驻广东流动党员委员会成立并投票选举委员

强化组织覆盖,在激活兴县人才力量上乘风聚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武宁从县外县内两个维度,把组织引领牢牢贯穿引才育才始终,把兴县人才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于外,推动党组织覆盖。为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家乡,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武宁建立武宁籍“千名优才”信息库,并针对全县2800多名流动党员分散性广、作用发挥难等现状,以流出地乡镇党委为单位,同时依托驻外商会、人才工作服务站和乡村振兴促进会等组织,在广东、湖北和浙江等人才集聚地,建立若干个流动党组织,变“无组织”为“有组织”,再到“全覆盖”,并由县相应产业链党委统管,通过定期举办“艾才回家”“艾商回家”“博士论坛”等活动,为家乡发展尽力献策。于内,整合党管人才资源。贯彻“九江人才新政20条”,出台《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16个政策性文件,为各类人才提供保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工业发展创新基金、数字经济建设基金和引导基金,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畅通“绿色通道”“公开招聘”“三支一扶”等引才渠道,用好“山水武宁”“武宁装饰”“武宁网球”品牌,打造“南昌大学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武宁科研教学基地”“九江学院·武宁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育才基地。2021年以来,全县共培育回引52名创新创业人才回乡创业,237名技能人才到园区企业就业,136名大学生进村“两委”班子,162名大学生下沉乡村服务一线,12名乡村人才入选省、市重大人才工程,持续答好党管人才和人才兴县“最优解”。(图文:张群)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