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三堂联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9-05 17:46:5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牟莹 | 责任编辑:林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有效发挥“大思政课”立德树人作用,东营职业学院坚持守正创新,善用善为,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深耕第一课堂,筑牢教学主阵地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大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东营职业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联动配合,二级学院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学校要求各院系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体现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建设共同体,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专业学院“结对”交流,围绕学科专业特色、校史院情,设计育人目标、挖掘育人元素、探讨育人路径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同时大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

学校组建了“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四位一体、跨域融合”教学创新团队,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工作研讨和实践经验交流,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教学案例库;激励广大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赛事中提升技能、磨砺本领,建成一支“专家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在山东省高职院校2022年度“课程思政研课会”总会中荣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活跃第二课堂唱响育人主旋律

学校立足实践育人,在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指导下,以深化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加强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估,启动校社“人才共育”计划,通过共享共用空间场所、共办共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实践式”培育、“组团式”服务,将社区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立实践实训和创新创业基地,打通大学专业技术人才和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双向培育通道。今年以来,东营职业学院与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街道实施城市党建“校社联动”工程,积极整合社区教育和社会资源,建立高校院系与社区之间组织共联、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活动共商、资源共用、服务共享的党建工作机制,大学生通过担任书记助理、参与社区事务、承接治理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提升素质能力。拓宽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新途径,延伸学校教育链条,促进校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形式上好“大思政课”,提高思政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拓展社会课堂,融入实践大熔炉

学校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大课堂的育人作用,带领青年学生沿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路线,深刻领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生通过走出校门,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打通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学校不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青年学子敢闯会创,培育形成“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创效”“创”文化品牌,形成了“来东职,一起创”“圆梦想,创未来”文化氛围,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42项,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23项,有400多名在校生走上创业之路,涌现出十余位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李肖肖创业案例”入选《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创新创业教改项目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在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职教赛道)中,我校“新油人科技——油罐数字化技术引领者”项目获银奖。2021年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我校推荐项目《大油灌,云计算——新型智能液位计研制》荣获国赛一等奖、网络最佳人气奖;《汉唐智能云平台》和《“分废为宝”校园垃圾分类智能管理系统》项目获得国赛三等奖。2022年第十六届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我校最终32个项目获奖,分别荣获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6项、省级三等奖13项,优胜奖11项。该项赛事全国总决赛中,我校油链科技公司——油罐心电图服务商获得网络最佳人气奖和创业赛道三等奖。(东营职业学院 牟莹)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