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聚力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1234”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14 11:11:0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杨飞 | 责任编辑:乔沐

2016年以来,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明确了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在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和多个省级教研项目成果基础上,构建并实施了“123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该模式突出研究生核心素养培养,凸显“五育并举”“产教融合”和“全面评价”,提出“1方案统领”“2机制融通”“3平台协同”“4维度评价”的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行相长”。

1方案统领。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突出实践创新和职业胜任能力。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素养内涵,从知识、能力和态度进行界定与规范;课程体系进一步强化教指委指定的核心课程,专业课中夯实校企导师共同开设的校企联合课程,选修课中增加36门劳育、体育、美育必修课程;重构实践内容和过程,由一个阶段的专业实践更新为四个阶段的实践;增加学科竞赛、专利申请等实践活动。

2机制融通。校企导师管理机制,聘请行业知名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首席科学家、总师、高级工程师等专担任研究生企业导师,建立“行业专家导师库”,与校内导师组成“双导师”团队;将企业导师取得的实践成果、经验和成就形成教学案例,带着案例进课堂,贯穿校企联合课程中。知行相长实践机制,根据认知规律,设计研零(入学前三个月)自行认知实践→(第2、3、4学期)专业实践→(第4、5学期)项目实践→(第5、6学期)职业实践四阶段过程,理论学习穿插在四阶段实践培养过程中。

3平台协同。建立校内中小企业研发部平台、校级科研需求项目对接平台、职业胜任能力培训平台,协同促进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4维度评价。完善校企导师两维度对研究生实践创新和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第三维度邀请研究生导师之外的的行业专家,采取审阅过程资料和答辩方式,对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再评价,避免人情分;第四维度建立学生互评功能,参与项目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互评打分,发挥朋辈效应,加强过程监督,保障实践效果。

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体系不全、机制不灵、平台不实、评价不准等问题,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明显提升。填补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缺少研究生学段体系问题,实现了理论创新;首次提出在地方高校建立“校内中小企业研发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实现手段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评价创新。(文/杨飞 编辑:褚智凌)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