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23-09-18 10:48: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常楠 | 责任编辑:乔沐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了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各类器物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反映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是时代精神的最好注解。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主渠道。将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空间,而且有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进行创新,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优化,助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定义与特性
工匠精神是指对于工作的专注、专业技能的追求以及对于品质的追求的一种态度和理念。工匠精神注重专注和专业技能,要求工匠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精益求精,致力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工匠精神还要求追求卓越的品质和高质量的产品,注重细节、讲究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还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工匠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始终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的特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工匠精神注重技术专长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工匠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术,通过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其次,工匠精神追求品质的卓越,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无论是小细节还是大方面,他们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再次,工匠精神强调创新和改进。工匠们不仅追求技术的提升,还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艺,注重技术的改进和创新。
工匠精神强调责任感和热爱。工匠们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任,愿意承担起使命和责任,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认为是一种对于个人素质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精神态度。它强调的是对工作的专注与用心,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教育效果。通过引入工匠精神,高校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为培养人才、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工匠精神注重细节与精益求精的态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思政课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考。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细节,在内容的设计、讲授过程中追求更优质的效果。通过注重细节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匠精神的内核包含了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高校思政课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通过工匠精神的注入,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会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政素养,对社会、家庭、自己充满责任感,并通过不懈努力为实现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工匠精神注重实践和行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强调学生的实践与行动,在高校思政课中,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意义。
融入工匠精神可以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工匠精神注重对技术和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推动教师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工匠精神是以专业技艺为基础,追求卓越品质、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态度和行为方式。在当代社会中,工匠精神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引导和激励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追寻卓越、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和体验。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通过构建工匠精神的价值观体系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工匠精神典型代表的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技艺丰富、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度。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工匠精神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创新设计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工匠精神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实践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积极开展学生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强调专业技艺的追求和精益求精,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一些专业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强调协作和团队合作,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共同追求卓越。同时,要鼓励学生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在分享的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电子教学平台、网络技术等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教学视频,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借鉴工匠精神实践案例来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作者: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常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