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空间智能化三大难题,华为为全屋智能“全国统一标准”给出解法

发布时间:2023-09-21 14:49: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丁可

“数字中国”政策改变着各行各业的面貌。全屋智能行业的观念,虽然已提出十余年,但却只见普及。行业内,“内卷”“价格血战”频繁出现,消费者认同感不高,实际性发展缓慢。

为什么?回到产业原点,全屋智能旨在实现以人的意图为中心的场景化控制——但是,由于行业缺乏一定的标准,产品参差不齐,智能家居的体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建立并完善标准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行业期待护航者、呼吁领航员。2023年,中国全屋智能“全国统一标准”初见气候。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成果展同期举办。

“成果展”上,华为展示了“1+2+N”解决方案,破解了空间智能化过程中连接、交互、生态三大难题,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深度参与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创新引领精神,再次释放“标准”的力量。

image.png

利好政策频出,全屋智能行业加速进入黄金时代,呼唤“旗手”出征

在“数字中国”的引领下,智能家居行业也迎来诸多利好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出台了诸多关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意见政策。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响应意见,广东、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也陆续推出了扶持智能家居发展的利好政策。

而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在产业端也保持着良性增长。IDC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全屋智能市场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54.9%,未来5年智能家居出货量将保持15%-25%高速增长,全屋智能将成为万亿级的市场。到2023年,智能家居将会成为物联网支出最高的领域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屋智能企业是发展的主要引擎。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家居产业培育50个左右知名品牌、10个家居生态品牌,推广一批优秀产品,建立500家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培育15个高水平特色产业集群,以高质量供给促进家居品牌品质消费。

可以看出,全屋智能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然到来。但是,分散度高、场景体验不好、“智慧”难以真正触及用户需求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个确定的方向是:在高速向前的全屋智能赛道里,消费者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杂然而前陈”的产品,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品牌,他们更期待的是系统化解法,一站式地“让房子更好住”,更场景体验更贴心。作为通信和连接领域的领航者、空间智能化行业的引领者,要选出一个“代表中国”参会的“队员”,答案只能是华为。

破解空间智能化连接、交互、生态三大难题,华为以技术创新更新行业面貌

“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是华为一直以来的坚持。面壁图破壁,华为如何带来一方满足用户、运营者想象的“智能空间”?

作为空间智能化行业的引领者,在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成果展的站台中,华为全屋智能携稳定可靠、灵活普适的“1+2+N”空间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示了绿色节能、安全呵护、健康舒适的“好房子”标准——华为带来的,或许正是用户期待的那个“答案”。

image.png

在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建设中,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是为题中之义。一个极致稳定、极致灵活的空间是怎样的?这场展示,展现空间智能化的两大核心价值:高可靠、高智能。

展示样板中,华为展现了企业首创的高集成可扩展的全屋智能主机,主机的有线PLC带来了99.99%稳定度,可以在极端条件下断网不断联,为智能家居提供了扎实的网络基础。此外,华为率先引进了企业级专业安防摄像头,实现了AI周界检测功能,实现了多场景的无感智能体验,这一技术将普遍适用于合作中包括住宅、酒店、学校、医院等多种空间类型。

空间交互是人感知空间智能化进化的质变点,而场景,则是其中的落点。华为对智能场景的塑造,形成了高掌控、高感官、高心意三大亮点。“高掌控”,意味着用户可以利用交互设备实现跨空间、跨系统控制,丝滑控制家中的各类终端;“高感官”,指向了与照明、光影、音乐强关联的高感官客厅场景的动态、智能快控;“高心意”,则让用户可随时下载喜欢的AI场景通过适当的设置,实现家中场景的自由定义。

破局“连接”、迭代“交互”,所以才能剑指未来。从行业前景看,华为全屋智能方案普遍适用住宅、酒店、学校、医院等多个类型空间。优质产品、创新模式,重新定义了“全屋智能”的行业高标准,它将为国内智能家庭行业的良性发展注入强心剂、稳定剂。

面向全球,在连接、交互、生态、感官增强、场景自定义、空间管理与AI节能、设计/渠道链条,重构七大改变,华为所创造的“中国样板”,也将为在更多追求建筑空间智能化的国家带来借鉴意义。未来,在全屋智能这一产业蓝海中,华为还将卷起怎样的“新浪潮”?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