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让两河文化“活”起来 文化“两创”的临清实践
发布时间:2023-09-23 17:17:1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超、徐飞 | 责任编辑:程泽近年来,山东省聊城临清市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国家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聊城市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机遇,把丰富的两河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和文旅发展,创新开展文化“两创”工作。
临清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建筑修缮等规划方案,争取上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投入配套资金近5亿元,打造20余人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对10余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对20余处古民居产权进行回收。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公布3批25处历史建筑,实施古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中洲、桃园2个街区获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6处革命文物列入首批省级革命文物名录。
同时,积极实施非遗双创,组织开展“非遗+景区”“探索运河”、运河文化遗产研学游等研学游活动,宛园荣获山东省第四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魏湾镇以贡砖传承基地为载体,打造“工厂+博物馆+传习所+研学游”一体化平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被评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培育非遗工坊带头人、乡村文旅能人600余人。临清贡砖已与故宫、清西陵、北海公园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年销售额超500万元。
临清打造了一批文旅项目,推进全域旅游。实施总投资50.2亿元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项目,推进运河环境提升、明清文化园等工程;沿济津河铺设3.5公里自行车道、健康步道,增设特色文化广场、停车场和12万平方米绿地,并搭配亮化设施、观景平台和运河文化街头广场,打造古城特色文化旅游核心区和城区南部生态廊道。
按照“无处不精致、无处不文化”的思路,积极搭建“一城两带八区”全域旅游架构;依托城区及各镇街特色文旅元素,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李圈村已列入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和景区化村庄名单。戴湾镇投资100余万元,对陈官营抗战纪念馆周边闲置宅基进行盘活,融入AR数字体验元素,集中展示戴湾及周边乡镇抗战过程。
结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第六届惠民消费季活动,依托国家级4A级景区,临清全面启动宛园夜游文化活动,创新“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演艺”形式,推出六大主题内容,丰富景区“夜”态,积极打造文化氛围浓厚、经营业态多元的夜间文旅标杆。通过40余天的夜游活动,宛园景区共吸引游客15万余人,直接消费300余万元,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
目前,临清市已挖掘保护不可移动文物181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打造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1处,建成省级运河文化保护实验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齐鲁(临清)研究基地。2022年上半年,临清市接待游客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84亿元。(李超、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