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榜样之光 与“发光者”同心同行
发布时间:2023-10-12 10:55:3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于泳 | 责任编辑:房家明近日,由中央组织部策划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制作的《榜样的力量(第二季)》热播。该节目主要讲述了吴天一、孙家栋、林占熺、刘永坦等先进典型鞠躬尽瘁、服务为民的感人事迹。一个个人物直抵心灵,一个个故事震感人心,他们的光辉事迹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在全社会树立起一座礼敬时代楷模的道德丰碑。
追逐“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担当之光”,汲取“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前进力量。1967年夏天,38岁的孙家栋受命领衔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工作;2004年,75岁的孙家栋出任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2007年,78岁的孙家栋指导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孙家栋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他从不叫苦,从不言累,他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热情都融入到祖国事业的发展当中,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始终不渝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孙家栋身上敢为人先的勇气,一往无前的锐气和无惧无畏的心气,在工作岗位上要敢于尝试,想别人没想过的,干别人没干过的,放下包袱,放开手脚,敢想敢干。要敢于突破,面对矛盾和问题,主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寻找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要敢于探索,做到勇立潮头搏大浪,敢为人先竞风流。
追逐“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的“为民之光”,汲取“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奉献力量。1983年,在福建农学院一间破旧的实验室里,他开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实验,开启了奋斗半生的菌草生涯,最终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有红五星的地方,就是我们菌草技术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总共106个。”林占熺说。在青年成才的过程中,我愿做一株小小的菌草,为大家提供一点点微薄的养分。”这株“小小的菌草”,是眼前的“勋章”,也是未来的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林占熺身上的“农民气”,涵养自身的“为民情”,心怀群众、心系群众,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当做是自己工作的突破口,将政绩写在群众的心坎上,把初心镌刻在脚下的大地上。
追逐“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的“信仰之光”,汲取“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无畏力量。1936年出生的刘永坦,比世界第一台实用雷达晚“出生”一年,他却用一生追赶乃至领跑世界雷达技术的发展脚步。奠定理论基础、组建“雷达铁军”……刘永坦用了40年,为中国的万里海疆修筑了一道“海上长城”!广大党员要汲取刘永坦砥砺奋进,排除万难的无畏力量,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攻坚克难中积累经验,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本领,练出“金刚不坏之身”,领悟“十八般武艺”,做到干一事、晓一事、精一事,真正成长为可堪大用的新时代党员干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火斗山镇人民政府 于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