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文化沃土 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移动以数智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10-13 11:17:48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乔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时代给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机遇,如何运用数智技术让传统文化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山东移动紧紧围绕助力齐鲁特色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探索“技术+平台+生态”的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以数智激活文化生命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穿越千年近在眼前 5G让博物馆历史古物“活”起来

“历史的浪漫一半在史书里,一半在古物里。”当5G遇上博物馆,神秘古老的古物瞬间变得灵动鲜活。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融入陈展、社教和参观服务之中,让历史古物“动起来”,让学习教育“活起来”,以数字场景“激活”古老历史。

传统博物馆展示以单向的观看和解说为主,而5G技术和建模技术能以搭建数字场景来复原历史,与观众进行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互动观展的背后,高精尖科技支撑的数字博物馆系统履行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使命。在青州博物馆和滕州汉画像石馆、福山文博苑,山东移动将5G网络融入数字展馆、云解说、语音导览等,让古物开口“说话”,让展览对象“复活”,能“沉浸式”体验填补明代宫廷档案空白的赵秉忠殿试卷、雕刻精湛的东汉“宜子孙”玉璧、被誉为“青州的微笑”的佛教造像、书法家王学仲先生手书等,使古物能够多方位立体展示,在保护古物的同时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

为全面提升古物巡查管理效能,山东移动开发上线5G数字巡查系统,将博物馆古物巡查结构化流程通过平台进行管控并实现自动流转,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物进行数字化采集,有效预防古物因意外情况,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提高古物管理效率。通过建设有形网与无形网相结合的“古物安全天网工程”,实现科技保障、人防到位、管理规范、部门联动、责任落实的古物安全防范体系,为古物保护打造了一道科技安全屏障。

守护传统弘扬文化数智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非遗保护传承成为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实践、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山东移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传承新模式,以数字技术助推非遗文化“潮起来”,为传承创新注入新活力。

聚焦“非遗”项目信息化传播,山东移动走进各大非遗工坊,部署“有线+无线”两张网,依托5G网络为聊城东昌府木版年画、鲁锦、黄河口草编、沂水古琴、东营广饶名笔、高桥手绣等非遗文化打开新销路,赋能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助力传统工艺不断创新,实现了线上多平台、多渠道销售,让更多人领略到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之美。山东移动还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非遗制造生产车间转型升级,助力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质量检测,推进做好计量、标准、认证、检验等基础工作,搭建一批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机构,推动非遗文化“潮起来”,也切实为非遗远程教学提供崭新的途径,让非遗传承更具时代活力。

寻根探源庚续红色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红色基地展新颜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脉源远流长、学术思想根深叶茂、圣贤名哲人才辈出、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移动通过5G、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赋能,助力文化圣地焕发新生机,庚续红色精神。

在台儿庄古城,助力构建古城智慧旅游平台,打造“平台+应用+终端”全街区视频系统,为街区客流预警、安全管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助力打造云上智慧展馆,将云计算技术与5G+VR/AR技术相结合,创新推动5G网络、云、直播、VR技术等与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赋能红色文化、激活教育手段;在三孔景区,助力完成5G基站布设,拥抱“智慧大脑”的“三孔”将实现实时监测数百栋古建筑的温湿度变化、数千棵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以及预知火灾隐患点等,帮助古建筑和古树名木将得到更好保护。

在5G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助力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景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实现新繁荣、新发展,唤起大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情。山东移动将持续深耕文化创新,用数字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提升优秀文化品牌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