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地铁“站厅式”人防宣教基地落户福州

发布时间:2023-10-20 10:05: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春秋 | 责任编辑:房家明

福建省国防动员办公室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反映“不怕警报响,就怕没处躲”问题,在开展人防宣传教育“扩面、上线、入户”工作中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全国首创在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铁站建设省级人防宣教基地,突破日出开门、日落关门的时间限制,主动传播党创立、建设、发展人民防空的辉煌历史,普及防空防灾基本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成为人防宣传网红打卡点。

一、整合资源,科学选址,建设福建人防宣教新引擎

地铁既是城市交通“大动脉”,也是“地下长城”,更是战时防空袭避难的主要场所之一。随着城市化高速发展,地铁已经成为都市人的重要通勤手段,选择在地铁站厅建设人防宣教基地,就是在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同时,让公共通道充分发挥人防平战结合效用,使市民真正在人防工程中感受、学习、掌握人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福建人防宣教基地建于福州地铁2号线董屿·福建师大站站厅B端,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位于福州大学城和海西高新技术开发区,比邻福州汽车客运西站,景观人文条件良好,福建人防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地方资源优势,利用地铁这个城市最大单体人防工程作用,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这个最大的受众群体,省市人防部门会同地铁公司,与部队、学校联手,共同建设福建省人防宣教基地,合力打造福建人防宣教新的引擎。

image.png

二、创新理念,寓教于乐,打造福建人防宣教新名片

对公民进行人民防空教育,是人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仍以信息的单向传播为主,大多数民众在人防教育中仍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很少主动关注、掌握相关知识,即使在有组织的人防教育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技能并能加以应用的受众也属少数。如何提升公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在最广泛的层面行之有效地推广人防知识与应用型自救互救技能,福建人防部门在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不断探寻结合城市地下交通的特点,建设集宣传、教育、培训功能为一体宣教基地。综合运用大众化、时代性、亲民式的构思和现代传媒手段,采用灯箱、屏幕、智能能触控等设施,以视频+图片+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匹配防空警报的分类与应对方式、灾后的应急救援、人民防空的“前世今生”等内容,用空袭+地震+台风三维沉浸式动画片感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环境,采用网络化语言、问题式标题吸引民众。特别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人民防空“鸣走藏消”基本手段,做了流程清晰、要求明确、简洁易懂,便于记忆的集中介绍,观展群众普遍反映GET到了知识点、了解到了行动线,起到了人人了解人防、关注人防、参与人防的目的,福建人防宣教基地的建立为福州这座美丽的滨海省会城市增添了一张新名片。

image.png

image.png

三、面向社会,开放运作,开启福建人防宣教新模式

福建人防紧盯人防工程社会效益这篇大文章,开动脑筋、先试先行,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不损害战备功能的前提下,人防宣教基地建设选址瞄准地铁工程公共站厅通道,在拓宽人防宣传覆盖面的同时,力求开辟出一条提升人防工程“社会效益”的新模式。紧盯防空警报试鸣日、防灾减灾日、抗战胜利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市民直观互动地普及人防知识、开展国防教育、传授急救技能、凝聚社会共识,助力人民防空这座“地下长城”更好发挥防护作用,成为了独具福建特色的人防宣教新窗口,让“站在人防工程里学习人防知识”成为与公众亲善互动的平台和纽带,成为城市宜人环境的助力和亮点。同时,通过对革命历史及红色文化的讲解和展示,促进更多的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不仅是人民防空的受益者,更成为人民防空的参与者、志愿者,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省国动办 张春秋)

image.png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