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融求实效 五育融合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3-10-20 16:38: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叶丽 | 责任编辑:丁可——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展示暨“拱·有优学”第十一共同体研讨活动
金风送爽、橙黄橘绿。为深入推进“拱·有优学”成长共同体探索教研组学科实践研究和五育融合校本实施,2023年10月18日,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举办了五育融合校本化实践展示暨“拱·有优学”第十一共同体研讨活动,聚焦校本教研,聚能高质量发展,展现共同体教师团队的研究路径与成果,联通共同体学校之间的智慧碰撞。
本次活动邀请了拱墅区教育研究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林富老师,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小美老师,研究员董春来老师和裘晶晶老师,郑州师苑教师发展中心杨洪亮主任,郑州市金水区金燕小学王宁副校长,郑州市航空港区实验学校小学部孙世红主任等骨干教师,以及第十一共同体的六校骨干老师和教研组长,吕晓丽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等。
教师发展是学校的重点工作,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吕晓丽校长做了《耕道成长营:构造教师成长的“研究生态”》的主题报告。吕校长介绍到基于当前学校的教师培训现状,创造性提出耕道成长营这一研修新样式,在架构、路径和文化三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实践。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激活了每一个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活力,提升了新时代教师的“四力”成长,形成了新时代教师成长的研修样式。
福山外国语英语教研组
福山外国语小学老师陈琢以《抱团取暖,乘风破浪》为题向老师们分享了英语团队研修经验。结合学校特色,她从团队介绍、课堂教学研讨、梯队建设、抱团取暖四个方面介绍了英语教研组的情况。在团队合作中,让教学规范有方向,教师成长有特色,教学研究有思考,课题研究有深度,整个团队一路温暖前行。
青蓝青华数学教研组
青蓝青华实验小学老师金虹波以《“耕道成长营”载体下的研究型教研团体建设》为题向老师们分享了数学团队研修经验。她依托“耕道成长营”载体建构的三六研磨主题式研修路径。从研材、研课、研思三个阶段推动教师去磨教材和学材,研观课和议课,促反思和带教。组内成员采用“轮流磨课—改课—再磨—再改”的模式,每个成员在亲身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专业素养。
外语实验数学教研组
外语实验小学老师盛琳以《小游戏,大智慧》为题向老师们分享了数学团队研修经验。盛老师结合一个个生动有趣又充满智慧的详实案例娓娓道来。短暂的35分钟,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游戏成就一节节高效课堂、让教学事半功倍?盛老师又从情境导入、学习过程、课后练习三个方面,结合案例详细阐述了数学课堂如何将游戏与数学有机融合。
北秀科学教研组
北秀小学老师詹秀源以《共进退,求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为题向老师们分享了科学团队研修经验。詹老师从教师团队成长为抓手,在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做好科学的计划和活动,研制教育教学教具等,扎实研究,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真正走向共同富裕。
求知美术教研组
求知实验小学老师朱咪咪以《丰教师专业之羽推非遗特色之路促研修品质之基》为题向老师们分享了美术团队研修经验。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景成语文教研组
景成实验学校老师许志娟以《尽小者大尽微者著:“微教研”实施路径探析》向老师们分享了语文团队研修经验。许老师认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校本研修中,“言吾学习圈”通过设立若干个学习小组,从小处着眼,从微处着手,并以“微交互”“微诊断”“微亮剑”“微反思”为实施路径,形成螺旋上升式良性闭环,创新了语文学科研训方式,从而推动校本研修活动的有序深入。
拱墅区教育研究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林富老师对十一共同体的团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展现出的精神面貌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老师们在工作中把问题变成课题,把生源变成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有质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高质量的发展。
圆桌微论坛
经验分享后,拱墅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吴小美老师、郑州师苑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洪亮、郑州市航空港区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孙世红老师、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副校长潘燕莉、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副校长周莉芳、杭州市树人小学吕珂,围绕学校课题的引领,教师成长,特色课程等方面,聚焦五育融合的要素,进行了圆桌探讨。丰富的课程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创新教师成长机制……现场气氛活跃,老师们收获满满。
水实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此次校际交流活动,增进了兄弟学校间的友谊,实现了经验共享与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在交流中成长,学校在交流中共进。我校也将继续加强学习交流、赋能成长、砥砺前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而不断努力。(通讯员 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