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发布时间:2023-10-24 15:46: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冯正经 康仁梅 | 责任编辑:乔沐

10月24日上午,九江市政府新闻办、九江市水利局联合召开“以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新闻发布会。九江市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文敏介绍相关情况。

据介绍,九江是一个水利大市,也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长江江西段全部在九江境内,岸线长152公里,鄱阳湖在九江境内面积达234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近年来,九江市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更加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加突出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在近三年全省水利综合考核中,我市两次荣获设区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2022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水利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谋划储备一批综合效益好、拉动力强的重大水利项目,形成系统完善、安全可靠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按照近、中、远期,我们全面梳理了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项目清单。今年9月4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水利部长江委、省水利厅领导到会指导,为全市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长江干流江西段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鄱阳湖区重点圩堤达标建设等国家、省级骨干水网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系统谋划扩建柘林灌区、新建都湖大型灌区等市级骨干水网重点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格局。

二是坚持高速度建设。市政府部署实施全市水利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推动水利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三量齐增”。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长江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提前4个月完工,得到水利部、长江委、省委、省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肯定。18座万亩圩堤加固达标整治全面竣工,4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1个中小河流治理、50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全面完成,江新洲大堤涝区治理等7个国家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竣工验收,全市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抢抓国家水网建设政策机遇,谋划推动全市水网规划和先导区建设,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水网建设先行市。

三是坚持高投入发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牢牢把握国家投资政策的“窗口期”,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及社会资本投资等多渠道扩大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近三年全市水利投资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达到29.9亿元,2022年达到58亿元,2023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可超6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九江篇章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系统谋划,加快构建安全大水网。目前,九江市也已编制完成水网建设规划,并列为全省首批水网先行市。我们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对标对表、凝聚合力,围绕市级水网建设规划和水网先行市建设实施方案,系统谋划推进防洪安全工程、供水安全工程、生态安全工程和智慧水利建设,特别是在大型水库项目、大型灌区项目以及长江干堤提质升级项目上聚焦用力,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现代高效的九江水网体系。

二是加速建设,服务经济发展大盘子。水利,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领域,关系到防洪、供水、生态、粮食和经济安全,是拉动国内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今年我市将完成年度水利投资68亿元以上,这相当于“十三五”期间年度投资的5倍,建设任务相当繁重。为此,我们将大干快上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持续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力争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率先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发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

三是深化改革,写好创新驱动大文章。积极推动水利改革纵深发展,尤其是在创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水利投融资改革、水权交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方便因地制宜探索适合九江实际的改革模式,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典型示范。比如,我市被列为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也是全省唯一试点地级市,我们将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努力打造九江样板、贡献九江经验。(图文:冯正经 康仁梅)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