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五星”支部强引领 特色产业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3-10-25 10:44:4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宋丽英 | 责任编辑:丁可秋风送爽,天高云淡。10月22日下午,在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西五村100多亩辣椒种植基地上,一个个红彤彤的辣椒压弯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60余名村民正在基地上忙着收割、扎捆、采摘、分拣、装袋,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井店镇西五村村民在尖椒基地采摘尖椒
“我和老伴在基地上采摘辣椒已经十多天了,现在摘鲜椒0.5元每斤,一个人每天大约可以摘150斤左右,我们两个人加起来每天收入约一百五六十元,而且工资当天就结清,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真是太好了。”西五村60多岁的村民张保风高兴地说。
据了解,自内黄县“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西五村立足“产业兴旺星”创建,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行动”的方式,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全镇率先实施“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流转土地450余亩,实施新品种辣椒、大蒜和甜叶菊种植,为群众增加了创收渠道和就业岗位。
“今年我们种植的新品种辣椒平均亩产鲜椒2000斤左右,纯利润2000余元。”西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永刚说,通过土地流转,在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绳王尉、苏王尉、小集村、张王尉等七八个村的150余名群众就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五星”支部要创建,产业兴旺是关键。西五村辣椒产业兴旺是内黄县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在“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内黄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星”,扭住特色产业发展“牛鼻子”,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尖椒、蔬菜、花生、瓜果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内黄县高堤乡陈村温棚育苗基地的发展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高堤乡陈村村民正在育苗基地分拣秧苗
走进陈村鑫鑫育苗基地,一栋栋新式钢架温室大棚规划整齐、错落有致。温棚内,一排排绿油油的黄瓜秧苗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大棚内,煞是喜人。
10月23日上午,村民李艳玲正在基地内娴熟地分拣着黄瓜秧苗,“黄瓜秧苗大小得一致,瓜苗得整齐,这样才能达到客商要求的标准。”说话间,她已经将一盘秧苗分拣完成并放到一级品区域。“我已经在基地干10年了,属于‘长期工’,现在平均每天90元的工资,一年就能挣到三万余元,照顾家庭和务工两不误。”提到收入,李艳玲笑容满面。
“乡村振兴最主要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尤其是‘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村积极探索‘三变’改革,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运营新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有进账了。”陈村党支部书记陈现堂说,“育苗基地也得到蓬勃发展,去年新建成的两栋钢结构育苗棚,内部配有自动升降温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省工省时,促使温棚育苗更方便快捷。”
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里群众就业,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群众就业,目前在鑫鑫育苗基地长期务工的群众达到30余人。“由于育苗基地育出的秧苗品质好,吸引了宁夏、山西等全国各地种植大户慕名而来,目前采用的是‘订单’集约化育苗供应模式,我们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育,根本不愁销路。大量的订单需要大量的人工,有时基地内一天就用工二三百人,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务工收入。”陈献堂说。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内黄县持续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了一批种植大户、基地村、重点村,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了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打造了豆公镇万亩桃园、东庄镇千亩黄金梨、梁庄镇千亩温棚果蔬等产业基地,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2023年,内黄县共种植红枣15万亩;发展花生种植基地28万多亩;尖椒种植基地12.8万亩;蔬菜复种面积35.5万亩,其中(温棚蔬菜复种面积达到22万亩)。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五星’支部为引领,突出优势特色,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内黄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