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三治融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10-27 11:16: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超、冯加友 | 责任编辑:程泽

今年以来,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探索构建“党员教育—社会信用—矛盾调处”三大基层治理体系,强化职能运行监管,创新推进政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为奋力谱写“强、富、美、优”新岱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作为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突破项目直接联系点,岱岳区坚持政治引领,促进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相互融合,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首先是调整、优化区委党员教育中心职责。融合岱岳区委组织部组织科有关职责,进一步明确区委党员教育中心统筹负责指导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新建党员谈话、档案、服务等36个功能室,建成党员教育管理综合阵地。 

其次是成立镇街党员教育中心。在镇街成立党员教育中心(党校),11个镇街党员教育中心共核定事业编制88名,进一步健全管理使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三是设立村(社区)党员教育服务站。整合红色文化、先进模范、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等各类教学资源,打造提升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区等教学现场。在全区构建起“1个区级平台+11个镇街党校+110个教学现场”的立体式党员教育管理阵地体系。

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

聚焦信用赋能,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积极探索“信用+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把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聚焦全面覆盖,搭建三级工作架构。在区级,成立岱岳区社会信用中心,为区委直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区委办公室代管,明确落实全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和有关领域严重失信问题治理等工作职责。在镇街,结合“五办七中心”优化调整和镇街中层岗位设置,在党政办公室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办公室统一设置了信用工作岗位。在村居,参照成立基层信用工作专班、信用议事会,健全农村(社区)信用信息工作机制,构建起区镇村三级上下协同的全方位组织架构。

二是强化建章立制,构筑社会诚信环境。岱岳区委编办牵头梳理编制《区直部门信用体系建设职责任务清单》,将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教育卫生、社区治理等17大重点领域的90项事项纳入清单管理。依托《清单》,指导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部门单位,分领域制定《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等51个信用管理类文件规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横向延伸、纵深拓展。

三是强化职能运行监管,提升治理效能。岱岳区委编办编制涵盖37个部门、244项任务的《入驻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部门职责任务清单》和《入驻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监管评价办法》,对参与社会治理的部门单位进行精细化考核,建立分类流转、反馈评价等11步工作流程,变原来的部门“单兵作战”为“多维发力”。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增强基层治理硬实力

聚集共治共享,加强法治保障和基层治理工作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重塑、要素重组、流程再造,全力打造“三融三通”矛调工作新体系。

一是融合部门最大化。坚持应进全进,矛盾纠纷集中的行业领域常驻、矛盾纠纷较少的行业领域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信访、住建、房管等51个部门入驻办公。

二是融合机制最优化。创新“协商—调解—仲裁—速裁”四联化解法,建立吹哨报到、监测预警等12项制度,确保调解中心高效运转。

三是融合效能最佳化。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物业、民政等8个重点行业调解组织,筛选16名行业专家、21名律师、80名金牌调解员组成区级专家库,成立“三姐调解室”“赵汉举调解室”等7个品牌调解室,提供“点单式”服务。

四是与网格治理相贯通。注重源头治理,优化设置1671个网格,选优配强2591名网格员,组建“四包一”工作队伍,引导1.8万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入网格服务。

五是与议事协商相融通。坚持“民事民说、民事民议、民事民商”,将议事协商嵌入矛调链条,推动512个区、镇、村三级为民协商议事厅入驻调解中心,推广“协商二维码”,群众扫码“点单”,平台“派单、接单”。

六是与帮扶救助相联通。坚持“一帮到底”,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同步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广泛开展民政救济、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帮扶救助,着力构建“全链条、大调解、惠民生、保平安”工作新格局。

泰安市岱岳区创新推进三大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以政治引全程,以德治生动力,以法治解难题,基本全面覆盖了基层组织建设、社区和村级管理、公共事业、信访维稳等社会治理各个方面,共同构建起上下联动、协调发展、规范高效、群众满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李超、冯加友)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