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住建局:办好民生实事 绘就幸福底色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3-10-27 17:02: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超、李燕 | 责任编辑:程泽城市建设,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质量与核心竞争力,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美好生活体验。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住建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有解思维”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惠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13条产业链夯实发展“硬环境”,提升服务“软实力”,为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筑基赋能。
内外兼修涵养气质 优化城市环境品质
积极融入“城市提升”主战场,坚持高水平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的魅力泰安。
泰安市出台《泰安市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美化等八项重点工程,市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元河片区、泰山区岱北片区列入省级试点片区,培育了5个城市品质提升试点项目。按照“先体检后更新”的城市更新路径,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精准补齐民生短板弱项,通过片区综合更新改造、基础设施扩容升级、改旧出新提升居住品质,全力打造智慧、韧性、生态宜居的魅力城市,泰安市12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总数居全省第二。
同时,泰安市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2023年计划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66个、457.28万平方米、48757户,目前已全部开工,共整修小区道路8.22万平方米,改造供排水30.8千米,增设停车位670个、电梯19部。松园小区申报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会在泰安顺利举办。2023年计划开工棚户区7个项目、3006套,已开工6个项目、1570套。
城建项目拓面提质 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抓住投资领域支持“七网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谋划实施“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行动,强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引黄入泰工程、肥城市康王河沿岸雨污分流工程、新泰市城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泰安市水气热等管网新建改建工程4个项目入选省级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项目库,其中“引黄入泰”工程原水管道共80公里,已安装73公里,工艺管道及设备安装等工作正在同步展开,待工程完工后,可实现从东平湖年引黄河水5000万立方米,进一步提供泰城供水保障能力。
聚焦市民关注,持续优化泰城路网,总投资约24.42亿元,实施续建工程5项、新建工程7项,重点在解决断头路、卡脖子路上下功夫,全力打通城市出入口、连接线、主动脉,目前部分道路已经竣工通车,市民出行环境显著改善。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对运行时间长、材质老化严重、布局不合理的水气热等管线进行更新改造,2021年以来新建、改造市政供水管道约270公里,在保障市民用水安全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了管网漏损问题的发生;完成了139.24公里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升级场站11座,进一步筑牢燃气使用安全。加快推进供热一张网建设,今年完成7.4公里高温水管线铺设,目前泰安正在全力推进莱热入泰项目建设,待项目完成后,在为莱芜预留2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基础上,为泰安增加供热能力2500万平方米,极大缓解泰城民生供热需求。
心系百姓冷暖 保障群众安居乐居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尽最大努力解决不同群体住房困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问题,全市完成改造347户,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出台《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逐步完善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实物和货币保障互补、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住房租赁补贴“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格局。
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公租房1.8万套,其中政府组织建设1万余套9百余户;发放租赁住房补贴680户、72万元,筹建人才房6千余套。不断加强对公租房保障动态监管,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取消保障资格,目前,累计2万多户家庭享受到住房保障政策,实现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就业无房职工、城镇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
2022年末,泰安市常住人口540.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45%,高于全省平均0.91个百分点。泰安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等荣誉称号。今年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名单的公示》,根据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评价结果,拟授予16个市、县(市、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泰安市入选。
发展只争朝夕,奋斗不负韶华。今日的泰安,温暖、美丽、幸福,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泰安市住建局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突破、勇攀高峰,奋力书写“让群众普遍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住建答卷,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道路上贡献住建力量、展现住建担当。(李超、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