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30 15:48: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兰玉泉 高嘉阔 | 责任编辑:丁可

image.png

党的二十大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确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从2020年开始,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环境分局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北沙河污水治理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地域特色、能够行之有效的达到保护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image.png

协同联动,实现精准治污高效行动

北沙河是沈阳市苏家屯区的母亲河。北沙河流经苏家屯地区的河段长47公里。新世纪以来,北沙河全流域水质一直较差,尤其是沈阳段和辽阳段,水质持续恶化,国考断面东羊角和国考断面河洪桥常年为劣五类,是辽宁省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重点治理的河流之一。北沙河水质污染,成为了影响地区形象和经济发展的顽症,北沙河流域生态污水治理迫在眉睫!

根治北沙河,这是苏家屯区的系统工程,区委、区政府把北沙河水质改善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区域重点攻坚工作中,规划引领、明确目标、完善机制,以最严密的格局、最严格的制度长效治水护水。我们作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首当其冲。

按照苏家屯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承接了苏家屯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部分工作职责,协助区政府办公室落实“两级指挥”制度,利用互联网模式,组建微信调度群,按照各部门职责开展相关工作,监督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跟进问题点位整改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督办、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整改。

找到源头,锁定污水直排、河道垃圾、畜禽养殖、工业企业超标排污、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采取综合施策,部门联动、协同发力的靶向治理手段,集中力量进行大排查、大交办、大整改。

2020年1月至5月,共计排查325处河道污染问题,完成整改率达94%;其中232处河道垃圾问题,完成整改率达97%;53处污水直排问题,完成整改率达91%;24处管线溢流问题,完成整改率达100%;9处超标排放问题,完成整改率达100%;5处沿河放牧问题,完成整改率达100%;1处排污口有排污痕迹问题,完成整改率达100%;1处未立标识牌问题,完成整改率达100%。结合苏家屯区实际,完成对沿线街道、村屯实施污水收集处理。

2020年至今,苏家屯区累计投资约5亿元,建设单元式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截污管线,实施河道清淤、封育,养护河堤,修建钢坝闸,建设湿地等,修建钢坝闸,累计完成治污工程52处,其中为确保北沙河汇水区污水收治率达到95%,实现排水全面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建设的红菱污水处理厂、姚千污水处理厂均已建设完毕且稳定运行,治理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管理创新,建设一支环保铁军队伍

几年来,为打赢北沙河治理攻坚战,保护苏家屯的碧水蓝天,我们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环保铁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办法,建立督察整改制度,强化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形成“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图表、一抓到底”的推进体系。

强党建。深化引领凝聚共识。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全面贯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发展理念,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献良策,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强群团。聚焦组织激发活力。先后组建青年突击队、女子先锋队、生态大家庭等工青妇团队,积极融入基层建设,勇挑重担、实干担当,全员叫响“凝心聚力、情系生态,奋勇争先、增强自信,团队文化、和谐集体,党建引领、共同进步”的团体口号:工青妇,水气土,同荣誉,当尖兵!

强执法。规范过程提升质量。分局执法大队执法规范化、信息化、网格化、差别化、常态化;一般企业定期查、重点企业反复查、一早一晚突击查、特殊行业重点查、接到举报立即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实现监察、监控、监测协同作战;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大检查;全局一盘棋。

分局在开展大气环境专项帮扶治理行动中,针对近年来苏家屯区家具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但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多使用溶剂涂料进行涂装,同时存在VOC排放不达标、废气收集率及处置率低等治污顽症,指导辽宁家具行业领军企业——辽宁中意集团探索出了一个“喷漆共享”生产模式,通过“以大促小、以大带小”,将分散经营到集中喷漆,先进工艺共享,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在粉尘污染治理上由简单低效治理转向高效收集处理绿色经营。

在生活污水处理执法工程中,探索出了一个同样产生污染物的同5家屠宰企业,采取企业之间“互检互查、互学互鉴”管理模式,每日同行企业互相监督,实时向分局上传互检视频,这样即解决了执法队人力不足的问题,又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强监测。苏家屯分中心分别于2021年11月23日及2023年4月18日分别取得了《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及资质扩项审批,是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率先获得该项资质认定的单位。两次资质认定项目共计41项,基本覆盖各检测类别要求,包括:水和废水22项、环境空气和废气11项、噪声6项、非道路机械1项、辐射1项,标志着苏家屯分中心不仅满足了沈阳市生态环境局要求的区(县)站28项基础监测能力,同时增加了生化需氧量、总硬度、铁路边界噪声等13个项目,是对自身监测能力极大的补充。自取得资质以来,苏家屯分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监测能力开展工作,采取自行监测为主、委托监测为辅的工作模式,对已取得资质认证的项目全部自主监测,逐步恢复自身监测能力,共出具报告近200份,累计获得数据4000余个。

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持续提升苏家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分局组织了“苏家屯区生态环境领域咨询服务库”的建设和专家帮扶工作,邀请生态环境监测各个领域包括水、大气、执法、在线监测、排污许可等方面的专家入库,登记专家名单98人,研究制定了《苏家屯区生态环境领域咨询服务库管理办法(试行)》,引导和监督各行业专家科学、诚信、公正地参与生态环境技术服务。

强科技。我区为了改善与提升北沙河水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北沙河水环境管理信息化监管能力,在北沙河流域沿线建设4座河流断面自动监测站,对流经水质进行数据分析应用,为苏家屯水环境管理和北沙河综合治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同时,为了更好的体现苏家屯区空气环境整体质量,并对现有大气质站分布情况进行有效补充,我区在白清姚千街道的沈阳城市学院建立新的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以收集苏家屯区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

强制度。切实建强制度保障。分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将党的领导、党建引领内化于理论学习、生态执法、考核评估和日常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中,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分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强体系。注入动能提升效率。分局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一套苏区生态环保工作体系,各个领域形成闭环,压实压紧责任链条,有效提升工作效能。高效运用科技手段,持续优化“七步工作法”:即卫星地图标注、划定重点网格、巡查关键区域、问题插旗编码、处理过程跟踪、实施清污拔旗、后台考核通报。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不断提升企业精准有效化治污能力,建立健全同行业企业建立互检互查机制,打造生态环境示范区域。

强管理。从严从实打造铁军。分局党组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先后制定出台“先锋台”、“闲人榜”评选方案,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环境。全面加强网格基础工作,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做好大台账,掌握属地情况,落实执法进村屯,充分发挥村委、社区干部作用。涉及污染要素,按照水、气、土分类规定动作上墙公示要做到一口清,执法检查时严格落实“十件套”、“十项禁令”,现场检查时必须发放廉政监督卡,全面从严治党确保风清气正。

强协同。凝聚合力提质增效。分局强化统筹联动,不断强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和信息交换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与苏家屯区税务局、市场监督局、自然资源局联合开展执法检查,联合教育局、各院校以创建“无废校园”为重点,细化要求、压实责任,突出重点、加大宣传,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现以打造出无废校园5家,无废工厂6家,无废社区3家。

重落实。调查研究部署推进。分局一把手带头进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喷漆行业voc排放的棘手问题,领导班子深入企业,协调各方,探索出“共享喷漆”模式,并进行推广,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保障了大气质量。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当前企业特别是村屯内中小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现状,找准产生当前现状的源头问题,开展了“百家开放,百家帮扶”行动,要求企业针对发现问题要有书面检讨承诺,帮扶立行立改,全面向公众周边开放。在帮助企业环境整治过程中,我们要求每名执法人员都做到:致企业一封信;亮一张廉政监督卡;交企业一页单,信访反馈单、现场检查单、帮企服务单;一本账,工作大台账;落实管查分开一件事;每人入企检查帮扶一百家次;一门心思求突破,当先锋。

重和谐。生态文明和谐共生。分局践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进百村、入万户,千家认领北沙河,百万市民看沙河”活动,建设北沙河景点。多措并举发展环保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团队巡视河道、清理垃圾,开展常态化志愿活动,打造北沙河党建活动点、环保宣传点、旅游观光点、农民休息点。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讲、生态法规普及进村、低碳日健步走等环保主题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苏家屯生态环境分局经过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及模式创新,提高了分局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今年七月,在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开展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打造环保铁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专项行动10个赛道绩效考核中,苏家屯生态环境分局一举夺得6块金牌2块银牌。

全民动员,大众参与共管共治

从2020年开始,每年都利用“六五”环境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2020年6月5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暨“守望北沙河,美丽苏家屯”启动仪式在苏家屯区林盛街道清州街举行。

2021年6月5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实践系列活动暨“千家认领北沙河”行动启动仪式在“在苏家屯区林盛街道育林路举行。

2022年6月5日,分局与共青团苏家屯区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2022年沈阳市苏家屯区“六五”环境日主题系列宣传实践活动,我们带领干部职工走进沈阳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参观了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的“绿色工厂”。

2023年6月5日,分局联合共青团苏家屯区委员会、苏家屯区文旅局、苏家屯农业农村局及沈阳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共同发起“守望北沙河,美丽苏家屯”公益项目,开展“走百村、入万户、千家认领北沙河、百万市民看沙河”的大型环保行动,这也成为了分局整治北沙河工简单的最大亮点。

截止目前,已有18家企业单位出资认领捐建北沙河十景,有28家企业认领北沙河重点河段34.81公里,负责认领范围内的北沙河及流域河流水质、沿河两岸生活垃圾排放、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排污等情况监督、监管和预警,共同守护北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社会公益参与人数已达3000余人。

目前10处生态景观均已完成,分别为:育林看水、秀匠入河、北沙河生态文化广场、姚千大桥亲水平台、陈相塔山亲水平台、西苏碧水、林盛九曲、同德公益基地、烟台晚霞。

经过历时4年的不懈努力,北沙河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8月东羊角断面平均浓度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考核标准,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北沙河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点水成金,助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

苏家屯区“十四五”规划,锚定了要把苏家屯区建设成门户枢纽、产业高地、南郊花园。几年来,我们正是从这个战略定位出发,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坚持大思维、大格局、大手笔、做大文章。努力把沈阳绝版的“天然氧吧”保护好,为苏家屯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北沙河流域污水治理过程中,认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关系,尽全力做到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在一个频道上协调同步。我们努力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对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我们助力营商环境,创新行政并联审批,分局成立了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保障工作专班,专班人员全面审理区重点项目清单,认真核实项目环评办理情况,第一时间介入服务,对接建设单位,发放审批服务卡、包保服务包,主动进行政策解读,协助分析项目选址可行性,告知项目是否有入园要求,指导开展三线一单查询,开展全链条“陪护”帮扶,做到了全力跟踪、解决难题,为企业给予“店小二”“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促进项目尽快落地。

分局审批科在办理普赫姆汽车排气系统总成生产二期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时,做到了即来即办受理,当天下发环评批复,保障了该项目建设落地即开工。

今年,沈阳日铝制品有限公司新上喷漆项目从苏家屯区玫瑰街移址到沈阳雪松经济开发区,该企业是沈阳市苏家屯区年纳税额150万元的重点龙头企业,对该企业环评审批中,我们开设了绿色通道,进行了“保姆式”服务。

对“天河谷”精酿啤酒厂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分局领导全程跟踪、全程服务,7月3日,参加重点项目现场评审会,8月10日,一次性完成项目审批。

四年来,我们和全区人民一道打造苏家屯生态走廊,点缀绿色家园,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生态就是效益,生态兴则产业兴!我们看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红利持续释放:

商贸持续回暖。1-7月,限上批零住餐业分别增长21.3%、增长2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70.7%和38.7%。

农业稳量提质。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亿元,增长4%。

财税增收较快。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14亿元,增长27.8%,税收占比持续提升,达到89.6%。其中税收收入14.47亿元,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17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完成71.07亿元,增长63.8%。

“守望北沙河,美丽苏家屯”,我们和全区人民一道共同精心营造沈阳南郊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和促进了苏家屯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

今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生态日”。今日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着中华大地。让我们一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苏家屯美好家园!(作者:兰玉泉 高嘉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