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石城: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生态价值转换

发布时间:2023-10-31 10:18: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平 | 责任编辑:丁可

江西石城自2016年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坚持“全链条发展、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民化共享”发展路径,通过抓旅游,旺人气,成市场,兴产业,促发展,已经成功探索出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新模式,打造了“苏区振兴”发展新样板,构筑起一幅景城共融、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一、精心绘就全域旅游“路线图”,提振石城美誉度

(一)着眼发展之需,为绿色崛起谋局。不搞大开发,也要大发展。为了不负这片好山好水,彻底解决“新旧动能转换效率低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石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经过充分论证后确定“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发展战略,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强县富民、绿色崛起新路径。努力在“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上找答案、寻出路。2022年,石城县百里荷花带被评为风景独好“省级旅游风光带”、浪漫琴江夜间消费聚集区被评为“省级文旅夜间消费聚集区”,大提升了石城文旅的知名度。

(二)着眼民生之需,为全面小康赋能。旅游是富民产业。据业内人士分析,1元的旅游消费可以带动5~8元的间接消费,可有效刺激餐饮、住宿、交通、农业、商贸等行业发展。当前,旅游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化,从景区旅游向全境旅游转化,为旅游带动就业创造了契机,拓展了空间。石城主动抢占全域旅游制高点,以共建共享为引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发力,开创“农业+旅游+振兴”新模式,以旅兴业、以业富民。全力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了一批花囿温泉、摆渡谷等精品民宿,在此过程中土地流转、共享分红、股份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辟了新渠道。

(三)着眼产业之需,为旅游强县破题。面对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形势变化,为进一步加大全县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石城把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延链补链壮链的有力抓手,着力提升旅游供给能力、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取得良好成效。选对路,走得远。2022年,石城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95.8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全年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32.64%。在疫情政策调整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石城旅游经济实现快速复苏,以全域旅游为支撑的产业韧性充分展现,2023年1-8月,预计我县接待游客4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40%。

二、充分激发全域共创机制,力促产业大发展

“路线图”确定之后,改革即为关键一招。石城县精准高效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旅游发展向着全员发力、全域共建、全季升温加速奔跑。

(一)体制机制围绕旅游“改”。设立文旅综合党委,党建引领旅游发展。组建与文旅局紧密关联的景区管理中心、文旅集团,加大了投融资力度,加快了重大文旅项目落地。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设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旅规委、乡镇文旅站、村级旅游专干,“一套人马管到底”,统筹高效协调全域旅游发展各项工作。

(二)发展规划围绕旅游“定”。突出规划引领,县乡同步发力,高起点、全方位修编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各重点乡镇及特色村庄的旅游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始终坚持政策向旅游倾斜,先后出台《石城县旅游产业扶持政策规定》《石城县重大旅游招商项目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文件,激活民间资本200多亿元参与旅游事业;始终坚持资金向旅游汇集,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县级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从2017年6600万元递增到2022年2.46亿元。

(三)整体形象围绕旅游“塑”。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形成“溯赣江源、赏初心花、登爱情山、爬通天寨、游琴江河、观万亩莲、听钢琴曲、品全莲宴”的旅游品牌。特别是依托温泉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峡谷、森林、花海、田园等多元化温泉度假产品,构建了住温泉房、游温泉景、玩温泉水的旅游新业态。

三、精准打好全域共建“组合拳”,提升全民幸福指数

为推动全域旅游各要素精准落地,石城县聚焦环境提升下足绣花功夫,围绕公共设施、服务环境、产品打造等拿出硬招实招。

(一)高起点布局,强化公共设施建设。以“石城绿”为底色,坚持山水联动,把城区当景区建、把农村当园林建,紧紧围绕“推门就是风景、出门就是旅游”目标,坚持“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推进全域旅游,构筑起一幅景城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新画卷。近年来新建国家4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品牌8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5A级乡村旅游点1个,5个温泉度假区,多个3A级景区及乡村旅游点,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江西省旅游强县”“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江西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等称号。

(二)高品质开发,不断丰富供给体系。建成高标准全域旅游集散中心1个,游客中心20个、旅游驿站10个、旅游服务点36个、城乡(旅游)厕所213座、生态停车场15个,美食街区4个,旅游商品店86个;实现通景旅游公路、旅游专线及旅游公交班线、智游石城全覆盖;建成旅游风景廊道20公里,城市绿道30公里。以发展“夜经济”作为突破点,建成浪漫琴江画舫、灯彩观光游园、美食休闲夜街、荷塘月色、温泉夜游等项目,“夜石城”正成为江西旅游一颗闪亮的“夜明珠”。

(三)高效能管理,强化市场供给有序。坚持高标准、新理念、优服务,全面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做好“安全游”“快乐游”“惠客游”“回头游”上下功夫,完善旅游功能配套,旅游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森林温泉、天沐温泉等两家温泉酒店及蓝璞、维也纳等知名酒店,强化安全监管,常态化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对旅游从业人员标准化培训,旅游市场安全、规范、有序。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氛围,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牢牢抓住全域共融“关键点”,推动城乡经济大繁荣

始终把全域旅游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以“各行各业+旅游”作为开局的“金钥匙”,推动旅游业态多领域拓展延伸,实现全域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与工业融合,建成新百伦工业旅游示范点,开发出系列适用时尚的旅游鞋服,深受游客喜爱,流连忘返,成为石城旅游购物打卡点。与矿业融合,精心打造峡谷、森林、花海、都市、田园等多元化、不同风格、不同体验的温泉度假产品,形成了住温泉房、游温泉景、玩温泉水的旅游业态,温泉度假成为石城旅游新亮点。与农业融合,打造近百个乡村旅游点,实现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与水利融合,建成琴江国家水利风景区、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在城区琴江河内增设码头游船,歌舞演艺,夜景灯光,水秀表演、打造成最美夜游景点。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使旅游振兴成为全县最直接、最稳定、最全面、最持续、最生态的乡村振兴新方向。制定旅游振兴政策,明确规定全县所有文化旅游企业必须将不少于15%的就业岗位用于脱贫户就业。组建旅游商品开发公司,统一配送旅游商品至脱贫户,采取先销售后按成本价付款方式助其增收。支持脱贫户创办农家乐、民宿、农业采摘园,将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链接,吸纳就业群众一万余人,全县12431户脱贫户中的60%进入旅游产业链,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截止目前,全县新增旅游行业从业人数1330人,同比增长16.3%。

当下,石城正以生态为底色,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生态价值转换,石城将持续聚焦全域旅游、发力全域旅游、深耕全域旅游,奋力书写好全域旅游“石城代表作”,努力让八方游客更多地认可石泉石美石城的魅力,在“江西风景独好”的壮丽画卷上,浓墨重彩地描绘令世人惊艳的石城色彩。(赣州市石城生态环境局 王平)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