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之城”,苏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斐然

发布时间:2023-10-31 10:47:3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吴采莲 | 责任编辑:乔沐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江苏苏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保持生态文明规划先行,持续完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高标准推进美丽苏州建设。在10月30日举行的苏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上,苏州市吴中区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是苏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介绍,自2017年苏州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以来,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斐然,截至目前,累计建成1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16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同时,在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细胞工程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创建方面,苏州市也成果颇丰,累计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66个、示范村(社区)80个。全市建成省级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覆盖率达60%,省级示范镇(街道)覆盖率达69%,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作位居全省各地级市前列。

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苏州市形成了一批独具苏州特色的亮点工程。比如厚植生态底色、拓展两山转化途径的太湖生态岛项目、被评为省级“十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案例”的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列入国家EOD模式试点的“苏州太湖生态岛农文旅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获评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的昆山天福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修复项目、“江海交汇第一湾”张家港湾生态修复项目、常熟铁黄沙生态修复项目等。

聚力擦亮“人间天堂”生态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让“人间天堂”的美誉实至名归。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22%。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理机制,划定三类环境管控单元454个。

据介绍,今年1-9月,苏州全市PM2.5浓度为2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2%,优良天数比率为81.0%,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3.3%,同比上升10.0个百分点,优Ⅱ比例为46.7%,同比持平;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5.0%,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优Ⅱ类比例为66.3%,同比持平。苏州在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实现“四连冠”,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2%,蓝天白云持续“刷屏”,清水绿岸成为常态,生态环境“颜值”普遍提升。

大力凸显诗画江南水乡印象

“天堂”之美,在于太湖之美。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苏州系统推进太湖生态治理,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每年排定太湖治理项目,狠抓水污染物排放提标改造,拆除4.5万亩太湖围网养殖,实现太湖围网养殖“清零”,完成太湖周边7.78万亩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太湖湖体水质总体达到“十三五”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阳澄湖水质首次达到湖泊Ⅲ类水标准,为“十三五”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

苏州市吴中区拥有五分之四的太湖峰峦、五分之三的太湖水域、五分之二的太湖岸线。吴中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黄乃宏表示,守护“太湖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吴中区把太湖治理保护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聚力打造“太湖美”,厚植“两山”转化底色。吴中区每年将预算内可用财力的10%左右用于太湖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超160亿元,其中,近5年累计投入56.5亿元。他介绍,吴中区实施太湖围网清拆、沿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重点治太项目,在太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太湖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15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同时,通过创新开展“一山一策”“一岛一策”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太湖生态岛,涵养好山、好水、好生态,厚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水乡本底。吴中区湿地保护率达到73.8%,全区原生物种数超1190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处于全省较高水平,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多年位列苏州市首位。

奋力完善环境治理“苏州模式”

苏州市积极探索地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4年10月正式出台《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成为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累计下达生态补偿资金101.7亿元。先后颁布实施湿地保护条例、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制定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较为全面的地方生态环保法规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严守环境执法监管尺度,完善司法联动工作机制,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四次获评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建成涵盖环境各要素的例行环境监测骨干网络和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及平台。

全力彰显生态文化时代价值

苏州始终把美丽苏州建设作为全体苏州人民的共同事业,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全市建成39个省级环境教育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化示范点,林草科普基地数量全国地级市领先。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数量比例达到90%,建成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区数量14个,市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69.6%,市、区、镇、村四级美丽庭院数量超3万个,社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到95%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出版生态文明幼儿园、小学、初中系列读本,在全国率先成立湿地自然学校。2012年,苏州成为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2018年,“天堂苏州·园林之城”保护管理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事处授予“亚洲都市景观奖”;2019年,“百园之城”可园修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下一步,苏州市将牢牢把握“在江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的总定位,落实“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生态文明实践要求,持续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样板之城”,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全面建成“美丽苏州”城市名片,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范例,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丰富更优秀的“苏州经验”。(图文:吴采莲)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