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11-08 14:15: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魏霖 | 责任编辑:乔沐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农村活动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前提。近年来,国家通过对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基本改变了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但在新形势下又出现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就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产生原由

(一)村干部对规范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如村委会收到村集体收入时,常因报账员自身工作繁忙、村里资金紧张等原因,直接用于村集体支出,未及时上缴乡镇农经站,未实现收支两条线。村里面普遍存在“只要别把钱装到自己口袋里去,就不要紧”的认识。村级集体收入不上缴,必然存入报账员或其他村干部个人账户,支出随意性很强,而这正是村级财务管理的风险点之所在。

(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村级财务人员无章可循。上级虽然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办法或若干规定,但内容相对单薄,缺少收支管理和资产处置等具体措施和程序,村干部普遍反映不清楚规范操作的程序和手续,在实际操作时无章可循。

(三)报账员变动,交接手续不全导致财务工作不连贯。还有一些往来款也因人员变动,未做好交接,前后衔接不畅,新官不理旧账,累积多年不清理而逐渐形成“断头帐”,造成村集体资金损失。

(四)财务人员专业不足,新手上路,未经培训,按不规范“旧例”办事。如某村两任报账员都缺乏财务知识,也没有经过任何财务培训,不了解财务制度,工作中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或向老村干部请教。这里只能沿袭旧例,而这些“旧例”很多属于不规范的操作,比如支付大额资金时,村里老干部建议新手报账员按照上一任会计的老规矩来,用现金支付,而大额现金脱离监管极易产生廉政风险。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乡镇政府应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对村干部开展财务制度和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村干部财经法纪意识;对新任村级报账员进行初任培训及测试,确保村报账员能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依法治村,加强法制宣传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使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大大提高。首先,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分工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做到按章办事。第三,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利,增强村民参政意识,使其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工作中的漏洞。

(三)保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

村级财务管理好不好,关键也在人。学习财务知识,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如无特殊情况,应尽量保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

(四)加强外部监督

一是扎实做好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财务公开不能只公开收入、总支出,一定要细致,让群众看得清,理得透。二是乡镇政府应定期组织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三是县农村财务管理机构应集中时间组织开展财务检查和互审工作,多措并举,确保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有序。

(五)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民主理财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进行公布,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村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做出解释;对村民提出的要求,要及时给予答复;对村民提出的合理建议,要及时予以采纳;对大多数村民不赞成的事项,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作者:河南兰考县兰阳财政所 魏霖)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