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 为册亨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发布时间:2023-11-10 09:54: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岑敏 叶方杰 | 责任编辑:房家明“妈妈……”在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组团式”帮扶册亨县团队的帮助下,辗转惠州、北京多地治疗后,患先天性失聪而无法学会说话的册亨县冗渡镇5岁儿童奇奇终于听到了声音、学会了说话,随着奇奇家人的喜极而泣,他们的5年“寻声”之路也画上了圆满句号。
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册亨县发挥中央、省委和州委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势,结合医疗、教育、科技帮扶工作实际需要,聚焦输血造血并重,深化理念引领实践,坚持科技赋能产业,不断提升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综合效应,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输血+造血”解决“看病难”
“现在这病在我们县医院也能治了,医疗‘组团式’帮扶把大专家送到了我们身边!”患有颅脑肿瘤的罗先生很是感慨,过去几年来,她经常辗转州、省医院看病就医,路途辛苦不说,光车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在医疗“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帮助下,册亨县人民医院成立了神经外科,类似罗先生的很多重型颅脑损伤以及颅脑肿瘤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不用再外出就医。
挂牌成立博士名医工作站,引进7个博士名医团队入驻16次,开展医疗学术和专科培训6388人次,培养技术骨干人才21人,大型设备功能开发使用率由34%提高至90%,新增医疗新技术新项目94项,,开创了册亨“前列腺癌肿瘤电切手术”颅内肿瘤手术“隔空诊疗”等多项先例,随着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持续推进,册亨县“看大病难”的问题正在一一破解。
“我已经对册亨有了感情,想再为册亨多做一些事,也舍不得册亨这帮‘徒弟’们”,2021年10月,副主任医师钟文滨东西部协作医疗帮扶专家踏上了援册之路,2022年5月帮扶期满,这时,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启动,他提出延期申请,继续留在册亨帮扶。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协助成立册亨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和医学影像质控中心,他在县医院年轻医生中挑选出学科骨干进行重点培养,手把手地将所学倾囊相授,带领他们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并在乡镇卫生院“因材施教”推行层级差异化培训,大力提升基层医技人员专业水平。今年6月,又一次期满的钟文滨再次提出继续留任册亨的申请。
“理念+实践”解决“提升难”
如何将东部好的教学理念、管理经验与西部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来到册亨县担任民族中学校长一职后,这是原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中学副校长何全明到册亨县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深入思考,他提出重新“建模”的想法,在课堂教学、教研、德育、评价机制等方面构建了6个模型,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课后完成作业的效率都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上,册亨县争取教育帮扶、东西部协作资金420万元,以县民族中学、县中职学校为试点,示范带动全县中小学校进行改革,创新“985”发展体系和“234”管理模式,实施“青蓝工程”“岗课赛证”,成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成长联盟”,开展“师徒结对”和互派交流,开设“惠册班”“广东惠城册亨中职班”,创立“心灵驿站”“道德讲堂”“校园广播电视台”,随着一个个先进理念转化为一招招务实举措,有效激活了册亨教育新动能。
从惠城职校到册亨职校,黄丽芳同样在管理机制、培养方式、教改模式、德育手段、合作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在她鼓励学生组织学生参与《音画布依》歌舞剧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6名师生参加省、州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等技能大赛并获奖。
“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实习实践,有更多的平台让我们去展现自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更新,面对未来的挑战我觉得信心满满。”师生竞赛捷报频传,潘荣飞等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加自信。
“科技+产业”解决“发展难”
在册亨县双江镇,张文龙等四名贵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组成的“博士驻村攻坚团”带领当地群众在林下发展黄精、天门冬、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书写册亨“百里药谷”山地医药经济文章;在八渡镇,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胡明文等农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把早春辣椒发展成了特色产业,今年500亩早春辣椒成功抢“鲜”上市;面对销售难题,州农林科学研究院挂职县工科局副局长江河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优势和自身技术特长,对油茶、糯米蕉等产业进行精深产品开发和数字化赋能,引进中科院贵州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帮助开发香蕉酵素、香蕉果蜜等产品,并通过直播电商方式帮助销售农特产品……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场景正在生动上演。
48名科技特派员聚焦油茶、糯米蕉、林下菌药等特色产业,采取“产业帮扶组”“三团合一”等形式,扎根田间地头和产业带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专家问诊式”服务,开展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224个、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173个,协助解决主导产业发展具体问题893个,帮扶、指导企业(合作社)数量477个,帮带“土专家”“田秀才”和技术能手1690余人。
“以前种糯米蕉长虫害病,我们一般都是乱买一些杀虫药来洒,不仅无法根治,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现在特级特派员来了以后,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怎么用,他们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还教给我们更加科学的栽种方法和管理技术,有他们在,我们对种植糯米蕉更有信心了!”在培训现场,岩架镇蕉农罗福辉激动说道。(岑敏 叶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