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州区曲濑镇:红色引领凝心聚力 产业兴旺强村富民

发布时间:2023-11-14 17:00: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何劲、刘杰 | 责任编辑:房家明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镇党委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把产业发展重责抓在手、扛在肩,做好“党建+”文章,农业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转变。

筑牢“桥头堡”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镇党委引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核心作用,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深入调研,确立“2315”产业布局,即“两个主产业”“三个产业带”“十五分钟产业圈”(黑木耳种植和辣椒种植主导产业,沿S442蔬菜种植产业带、沿S223绿色大米产业带、沿741县道农旅休闲产业带,产业带十五分钟互通)。统筹调配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在长明村建成黑木耳基地,在高联村、大巷村建成辣椒基地,两个投资亿元、占地千亩的主导产业相继成形,推动镇域产业发展“换挡提速”,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强大的发展引擎。

激发干部活力。为破解发展难题,镇党委组织干部赴安福、永丰、吉水等地现场取经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引领力。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计划表》,将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待遇直接挂钩。对完成时序进度较慢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对完成任务较好的村,予以即时表扬,并在评先评优、奖励发放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新路径”为产业发展“绘就蓝图”

实践“飞地抱团”。按照“强村带弱村”“联产业带发展”的工作思路,依托区域龙头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村”联建,所有村集体发展从“单打独斗”变为“共同发展”。一方面,支持各村以乡村振兴等资金入股获取分红收益;另一方面,引导各村按照“五统一分”的模式,通过认种获取收益。如今,全镇实现了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规模、抵御风险有能力、集体收入有保障。

做优特色产业。立足区域农业优势,聚焦“村村都有集体经济产业”目标,围绕“三个产业带”,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蔬菜、苗木种植和肉牛、水产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逐步实现片区化、规模化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如今,所有行政村均实现至少有一个产业项目,镇域形成了以两个主导产业为龙头,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2+N”产业发展格局,强化了集体经济的产业支撑。

打好“组合拳”为产业发展“凝聚合力”

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按照“哪里有产业,党建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探索“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模式,成立1个公司党支部、选派36名党建联络员,全覆盖帮扶21个产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导村党支部和党员致富能手创办领办合作社,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采取“党建+人才”模式,培养技术能手,壮大“土专家”队伍,培育乡村振兴“排头兵”。

营造党群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让广大党员、群众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一方面,村民可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分红得“股金”,另一方面,合作社常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打工挣“薪金”,实现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双赢”,形成产业有发展、就业有保障、收益可持续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下一步,吉州区曲濑镇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打造“唱响五色曲争当吉先锋”党建品牌,因地制宜培育“辣椒红、木耳黑、蔬菜绿、大米白、油菜金”五色产业,努力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用心用情用力奏好乡村振兴“进行曲”。(何劲、刘杰)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