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当家人、把小事放心上——老田说事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11-20 14:57:4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钊 聂智璇 | 责任编辑:房家明

田店镇是应城西北的口子镇,下辖12个村1个社区,全镇耕地面积5.7万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民风淳朴,群众反映问题多围绕农业生产展开。

田想亮,富水社区人,曾任社区书记,现任镇农办主任,镇人大代表。因为身在基层、长在基层、工作在农口,成为群众反映日常问题的“红人”,他也通过热心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获得群众的好评。“老田说事”也成为田店综治工作的特色之一。

一线说事,上情下达说大白话,实现镇区建设零上访。近年来,田店镇以立项争资和乡村振兴“三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功能城镇建设,在镇区建设与征地拆迁中,实现零上访。主动让田建广场。蒲源龙滩广场位于富水河畔,过去富水社区居民在此开荒种植作物。2020年,田店镇成功立项水系连通项目,需将河畔11200㎡土地修建成广场。社区群众因让地问题意见较大,纷纷找老田反映问题。老田通过屋场院子会和群众交流规划建设和分别上门沟通讲政策的方式,说明建成后的好处,最终赢得了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公厕选址获认同。2022年功能城镇建设过程中,需选择广场的一块地作为旅游公厕,经咨询专家意见和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选址在停车场入口附近,受到附近居民的反对。老田通过聊天得知居民反对的根本原因是怕公厕建在家旁气味难闻,通过带群众代表实地沿污水管网走到污水处理厂、承诺每日清扫等方式,最终说服群众,公厕建成后获得群众一致好评。主动拆除危旧房。功能城镇建设中,决心整顿蒲源龙滩广场旁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屋,作为曾经的社区书记和社区居民,老田主动请缨,邀请亲朋好友和社区懂政策的乡贤共同配合社区干部做工作,啃“最难啃的硬骨头”,说换位思考的话、说解决问题的话、说实事求是的话、说政策规划的话、说畅想未来的话、最终获得群众认可,达到了拆除周边危房旧房25户2500平米,清除杂树400棵,拆违3000平米,迁坟10余座的良好效果。

公平公开,对症下药说内行话,民生实事“好上好”。用水矛盾妥化解。田店镇自来水厂始建于2009年,因管道老化、水压不够、旧水表未更换,群众于2021年上访反映水压不足、水价收费不合理等相关问题。老田在咨询兄弟乡镇了解各方价格后,积极联系安全饮水办,召开由镇农办主导,市安全饮水办,相关村(社区)党员、群众代表、村干部、人大代表和自来水厂三方参与的听证会,由自来水厂报价,群众代表提出意见,三方集中探讨商榷后,最终将保底28.8元/10吨改为16.8元/7吨,并将听证结果予以公示,获得群众认可。两区划定解心结。近年来,根据全市部署,就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行划定,因涉及种粮农民稻谷补贴发放问题,群众对划分区域意见较大,纷纷讨说法。老田等人挨家挨户解释政策,通过打比方、举实例的方式,让群众相信政策对所有村社区和所有农户是公平公正的,成功消除群众对于划分两区不合理的质疑。让田修路同受益。2021年,田店镇开展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作,部分村社区需拓宽原有道路引发占地问题,群众反映自家没车、修路占田,要求获得占地补偿。老田等人了解情况后,通过分析修路利弊,向群众从出行安全、子女回家便利、农产品出售方便等角度,从群众切身利益说事,最终群众同意无偿让出土地,提档升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倾听为上,以心换心说家常话,家长里短纠纷止化解抽水蓄水矛盾。2022年气温干旱,陈砦村两户居民因一户需要养鱼一户需要抽水抗旱引发争执。老田及时和两户沟通,说服养鱼户从鱼塘抽部分水放满秧田保夏种,解决迫在眉睫的旱情,在不影响鱼塘产量的基础上保证农业生产用水。调解土地确权矛盾。在土地承包二轮确权工作中,潘马村有农户出现继承权争执矛盾。老田通过背对背和兄弟两人做工作,以亲情感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面对面谈心,最终兄弟两人同意分田方案,和好如初。化解农药飞播矛盾。社区无人机机手受大户委托,对其所种油菜撒播农药,因撒播时风较大,农药残渣飘到邻村已种的秧苗上,相关农户要求上门讨说法。老田等人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因表述问题导致矛盾激化。老田重新理清思路,核实涉药亩数,结合受灾农户种粮和受灾实际提出翻耕、代种、赔偿三种方案,再请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上门做工作,最终平复群众怒火,问题得到妥善化解。

心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老田工作的基本思路,抓主要矛盾、找核心人物、提可行办法,是老田工作的基本办法。田店镇将“老田说事”作为群众工作法的田店实践,专说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将矛盾纠纷化为家长里短,确保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下一步,田店镇将发扬“老田说事”传统,让更多在田店工作时间长或田店籍的干部成为“老田”代名词,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成为群众可亲、可近、可信的人。(湖北省应城市民政局 刘钊 聂智璇)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