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幕

发布时间:2023-11-21 11:31: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谢勇锋 傅晓炜 姚敏明 | 责任编辑:乔沐

泥塑、剪纸等民间技艺展示摊位一字排开,百余名国际学生穿梭其间,参与非遗互动体验……11月20日下午,这一幕出现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广场,初冬的校园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在此开幕。

据悉,第十届宁波国际大学生节以“传承”为主题,旨在更好架设各国青年友谊的桥梁,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大学生们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人文交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次宁波国际大学生节为期5天,来自印尼、俄罗斯、越南三国友城的国际学生和宁波市各高校的国际学生代表将观看文艺表演,参加中医饮食文化体验之旅、港口文化体验之旅、传统戏剧艺术体验之旅、2023宁波市国际学生汉语口语大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欢迎各位嘉宾和国际友人的到来,也希望国际大学生们能在几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培养合作能力,融入当地文化,建立深厚友谊!”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志春说。

舞蹈《同爱同在》拉开了文艺表演的序幕。不论是《2035这就是Young》节目中的女声阿卡贝拉“声声慢”,还是古典舞《扇》的东方神韵,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川剧变脸》节目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来自印尼的友城国际大学生代表Luis表示,虽然此前他在网上看过川剧变脸的视频,但这是第一次现场近距离观看,感觉十分震撼。来自埃塞俄比亚的EYERUSALEM在观看整台文艺演出后,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通过这台演出,她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在文艺演出之后,国际大学生们来到了非遗活动体验区,开启了非遗体验之旅打卡之旅。活动区内有龙凤字、糖画、泥塑、吹糖人、草编、国画、汉服、茶艺等12个摊位,国际学生们在完成每个摊位的体验后可获得一枚印章,集齐12枚印章即完成打卡,并将获得一份精美礼品。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SADIKOV刚刚在龙凤字摊位前,得到了写有自己中文名字“胜利”的作品,兴奋地表示:“这个字太漂亮了,像一幅画一样,我真想让老师多写几幅送给我的家人。”来自俄罗斯的Pavlovna穿上了汉服,摆着各种pose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吉祥物“小工”和“小商”合影留念。“在这里一次性能体验这么多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得到这么多有意思的手工艺品,太美妙了,我得马上去体验下一个项目了”,来自意大利的Arianna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刚学做的工艺品,便匆匆赶往下一个摊位了。还没完成打卡的国际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而那些已完成打卡的则坐在茶艺体验摊位前悠哉悠哉地品尝各种中国茶的口味,互相握手、聊天、加好友,收获了新的友谊。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高校作为文化、文明、教育、科技的交流平台,在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形成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人邱婉丽如是说。

据介绍,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建设有宁波市社科“非遗保护与利用”基地,打造了“走进非遗”校园文化品牌,开设《非遗概论》、《宁波非遗体验之旅》等校内非遗课程,以及面向国境外的《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s》非遗培训课程,还与校外有关单位共建了10余家非遗校外实践基地,立项国家社科基金等非遗相关各类课题二十余项,成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宁海平调”首个高校传承基地,聘请国家级戏曲大咖周秦等作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讲座,开设雅韵戏曲协会等非遗相关社团等,全方位地将非遗文化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体系中,努力打造非遗传承传播的“工商模式”。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整合现有资源,高水平打造非遗科研平台、非遗课程共同体、非遗活动品牌、非遗国境外传播平台等,为非遗传承传播添砖加瓦。”邱婉丽说。(图文:谢勇锋 傅晓炜 姚敏明)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