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11-22 11:4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陈艳 | 责任编辑:文一

摘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要培养的能力之一。许多学校会通过开设专门的美术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但是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往往涉及甚少。而高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属于文学类的教育,文学与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融入美育教育也较为合适,艺术性的事物通过文字展现会更具有力量与韵味,文学类作品通过美学来实现也会更与人产生情感共鸣。本文主要在分析高中语文融入美育的意义基础上,从艺术导入、剖析文章、诗词赏析三个角度,探讨基于“美育”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融合策略

前言:目前语文学科教学更加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技能,对于语文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以及审美教育涉及很少。尤其在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教师及学生更是无法关注到美育教育。但是语言文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恢宏壮阔之美,诗人笔下的细腻浪漫之美,以及人物形象的心灵纯粹之美等等,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如何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融入美育教育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语文美育功能

语文这门学科本身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美育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教学质量会得到大幅提升。并且通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语文课文中散文、诗集的表达,本身便可以向学生渗透美学艺术,这些语言文字本身就是美学艺术的结晶。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言是可以传达情绪和观点的,美学艺术亦是如此,二者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语文美育功能。

(二)增强学生情感文化认同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意识正是初步形成的时期,学生需要美学教育进行思想引导。在高中语文中融入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情感表达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高中阶段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尤其学生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压力会比较大。在课堂中融入相关美育教育内容,可以为学生平淡的语文学习增添一丝色彩,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于相关文化传统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会理解的更加透彻,会产生作者的情感共鸣,对于语文学习也会更加热爱。

二、高中语文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艺术导入,代入学习情境

艺术导入是一种结合语文学科常用的情境教学的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方式可以很容易让学生代入到学习情境当中,既能体验到美学艺术的意境还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艺术导入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完成,各种音频以及视频资源会相对比较丰富,学生可以很容易融入学习情境当中。在课前引入相关美学艺术类视频可以很快让学生静下心来,专注于课堂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会比较理想。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被美学艺术所震撼,也会被其中的美学氛围所影响和感染。

比如,教师在讲解《离骚》时,可以引用明星对于这篇诗词的翻唱,还可以引入一些名家对于这篇诗词的朗读。这篇文章是屈原对当时黑丑恶的现实的批判,是对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于人民的热爱。情感总体而言层次比较丰富,体会到作者作此词时的心情比较困难。通过歌曲这样直观的演唱形式可以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激发对于美学艺术的喜爱。此外,这篇词的语言也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背诵和学习起来也比较有难度。以艺术的形式来解读语言文字之美是一种最为合适的方式。

(二)剖析文章内容,培养审美观念

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美育教育还需要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度剖析,在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刻理解与把握之后,无需直观的艺术形式,学生也可以受到文字之美的熏陶。欣赏文学艺术也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同时可以体会到美育教育的内涵,体会到对于美更深层次的定义。不一定直观看到的美是美好的,一隐藏在文字深处的语言艺术之美也是值得细细推敲和探索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详细推敲,学生的审美观念可以得到培养,可以掌握分析事物的角度也拔高了学生审美的高度。

比如,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一下这篇文章,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一下这篇词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对于长沙秋景的描写。学生在欣赏秋景描写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描写秋景的方法也可以体会到长沙秋景之壮阔。在学生对于景物有了一个基本的感触之后,引入对于文章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分析作者当时的感情。学生可以从景物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以及敢于当先的精神气魄。学生既可以体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还可以体会到情感的豁达之美。正确的审美观念便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度剖析得以培养。

(三)融入诗词赏析,体会情感之美

诗词赏析更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主要阵地,学生更能体会到情感表达手法之美。短短的几行字便可以将各种美好的景色以及各种复杂的感情充分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当中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引发学生对于事物的深度思考。尤其是高中生长期处于高压之下,需要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这种融入诗歌于教学中的方式比较适合高中生。

比如,《归去来兮辞》这一篇诗词可以进行深度的赏析来让学生体会到情感之美。这篇诗词表面上来看是描写的陶渊明辞官后的逍遥生活,更多的是透露出当时归隐的无奈。作者这种闲适自得的表现是作者对于当时黑暗政治生活的失望。这样的诗词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赏析,努力通过文字感受作者的感情。教师要通过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各种情感并学会利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体会情感之美。

结束语:语文教学虽然有着与美育教育融入的优势,但是除了以上几种美育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研究美育教学方法,重视起美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入的必要性。语言文字之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细细体会。教师要尽可能构建完善的语文与美育融合的教学体系,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对美德追求与热爱,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陈艳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潮光.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美育[J].读与写,2018,15(4):100.

[2]吴华南.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思想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3):40-41.

[3]白海宁.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与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5):33-35.

[4]张刘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3,36(2):42-44. DOI:10.3969/j. issn.2095-5995.2023.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