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坊乡:特色产业发展进入新赛道
中国网 2023-11-23 11:15:42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近年来,地处黄河南岸的开封市祥符区袁坊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围绕菌草、烟薯、莲藕、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带动群众多渠道增收致富。2023年,袁坊乡有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增加310元。

“在家”致富,企业车间变“指尖技艺”为“指尖经济”。

产业和就业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近年来,袁坊乡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带贫工作,推广“产业助发展、合作社带动、脱贫户受益”的产业发展模式,让脱贫户“出门”就能工作、“在家”就可致富。

“自从在家门口找到这一份固定的工作,我现在的生活条件可比以前强太多了。”袁坊乡毛庄村村民李志康一谈到目前在毛庄美瑞服装的工作就喜不自禁。“以前家里三口人就靠那一亩三分地,要是出去打工,那照顾老人孩子都是问题。现在可好了,地一租出去,全身心在家门口打工,一年要比之前多挣个3万块钱呢!”

在袁坊乡,像李志康这样实现就近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近年来,我们厂坚持党建引领,与脱贫户签订劳务、劳动合同和3年帮扶协议,采用多种形式为困难群众增收提供保障。”袁坊乡付东瑞美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袁玉东介绍道。目前,付东瑞美服装加工厂的帮扶户覆盖到了9个边饶行政村,参与就业人员、投资人员年分红达到18万元,户均增收约500余元,有效解决了区域范围内的就业问题,加速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同时,袁坊乡不断优化区域范围内的营商环境,积极帮助企业车间解决员工招聘、项目手续压减、小额信贷申请、农业保险办理等实际问题,助力产业加工业发展,做足“指尖经济”文章。目前,袁坊乡共打造6个帮扶企业车间,从布到衣、从材到品的特色加工产业初具规模,这些企业车间在袁坊乡内至少帮扶带动300余户1000多人实现增收致富。

点“土”成“金”,特色农产品变“睡资源”为“活产业”。

眼下已经步入冬闲时节,但袁坊乡徐庄村的村民可闲不下来。“看这红薯,个大浑圆,干吃熬汤都是绵软甘甜。”徐庄村瑞丰祥家庭农场主张国付边说边将新鲜的蜜薯打包装盒。袁坊乡依靠滩区的优质河沙发展特色蜜薯,现在瑞丰祥家庭农场蜜薯种植基地的蜜薯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为袁坊乡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有12户是脱贫户,既实现了蜜薯的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又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种植收入。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袁坊乡在种植红薯的同时,盘活老旧厂房建设了能存贮400吨蜜薯的冷库,通过错峰销售提升蜜薯价格,让蜜薯种植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

近年来,袁坊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盘活现有土地资源,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徐庄红薯、毛庄脆梨、前孙富庄水果玉米等特色产业,在特色产业“耕、种、管、收、售”等环节持续发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增收渠道,让昔日“黄土”变“黄金”。

一“绿”生“发”,菌草产业为黄河滩区系上“绿丝带”。

走进袁坊乡黄河滩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片高大翠绿的“绿洲一号”菌草。菌草在徐徐微风中摇曳,宛如一片壮阔的绿色海洋。“菌草产业项目是我们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我们响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落地实践。菌草不仅是黄河滩区的‘生态草’,更是滩区百姓的‘致富草’‘幸福草’。”袁坊乡党委书记张鹏介绍道,今年下半年,袁坊乡总占地近1.2万亩的菌草种植基地已经完成了一轮的收获,这轮丰收一次性完成了2400多亩菌草收割打捆打包,贡献了高达1800多吨的产量。

小小的菌草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是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的“助燃器”,是凝聚人心的“致胜法宝”。在菌草产业发展上,袁坊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战聚力,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依靠民营企业商会内的统战人士架桥沟通,探索建设了“万亩菌草”产业园项目,既改善了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又让滩区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据中科光启负责人刘建忠介绍,该乡1683户迁建群众全部参与了土地流转,每亩地每年租金不低于700元。“袁坊乡土地连片成方、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水资源丰富,建设万亩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说起选址袁坊乡的原因,刘建忠解释道。

为让菌草项目在袁坊乡真正落地生根,袁坊乡还与国家菌草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林占熺教授签订“菌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基地”战略协议,顺利成为全国五大示范基地之一,真正做到以“生态生计并重”创“增收增绿双赢”。

作物“上网”,电商直播给特色产品插上“云翅膀”。

漫院柿子红,枝头挂灯笼。眼下,袁坊乡的张吴砦村的柿子线上销售火爆。“瞧一瞧看一看,新鲜的滩区柿子,果香浓郁,气死蜂蜜,不若错过……”张吴砦村党支部书记王明辉和柿子林的农户都化身为“宣传推介官”,以十分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直播能力向网友们介绍了柿子的种植环境、营养价值、产品特点,一一回应直播间网友的提问,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热情观看和积极点赞互动。

“电商直播能更好地带动农产品消费、塑造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与新农人共享科技发展红利,实现数商兴农的发展愿景,可以为农民朋友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袁坊乡乡村振兴办主任王文豪对电商助农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笑着介绍起电商直播的各种优势。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袁坊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借助新媒体力量,深入探索推进“电商+直播”销售模式,主动搭建平台,开展“互联网+乡村振兴共享直播”授牌,通过直播带货这一强传播力的工具,打开农产品上行通道,让袁坊乡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崔文婷)

查看网址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