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发布时间:2023-11-23 16:01: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党王薇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陕财职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一“牛鼻子”,在理念、机制、路径、评价等方面大刀阔斧地改革,强化教学内涵要素建设,不断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学校评价,激活学校办学活力。自2019年起,该院确立“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的办学思路,开展校政行企合作,引入企业优质资源,共建3个产业学院,开设39个订单班,与省内75家中职院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与陕西理工大学、咸阳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共建学前教育等专业,打通“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链。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设立200万留学基金,与沿线国家的20余所高校达成10项境外本科教育项目。成立中韩全北学院,获批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试点,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共建了鲁班工坊,与希腊奥利森职业培训学校共建了秦岭工坊,资助77名师生出国、出境学习,拓展了办学空间,提升了综合实力。
改革教师评价,激起教师发展潜能。该院实施全员岗位聘任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处科级干部和教职工分别设计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严格绩效考核,做到任务、人员、标准、时限“四明确”,计划、措施、责任、奖惩“四到位”,倒逼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问题逐一化解。坚持引育并举,提升人才素质能力,着力构建层次分明、引育并举、专兼结合、衔接有力的教师发展体系,进一步明确入职培训、在职研修、企业实践、思政练兵、双师培育、技能竞赛、骨干国培、出国交流、团队培优、全员培训等目标任务。规范引进程序,“柔性引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模、知名学者、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多层次多渠道延揽人才,不断充实教育教学队伍。探索教师发展提升新路径,着力在培植教师发展机制上下功夫,以职称评审、选聘专业负责人及系主任、选拔处科级干部等为抓手,激活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搭建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平台,设立职称评聘“绿色”通道,为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提供更多机会。
改革学生评价,激励学生各尽所能。近四年来,该院重塑教学理念,侧重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提升,摸情况、定政策、解梗阻,实施弹性学制,分类施教,基于1+X证书标准构建岗课赛证深入融通模式,将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及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的赛项名次、在各类文体艺术、体育美育劳育活动中获得的荣誉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让不同禀赋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成长成才。贯通第一第二课堂,推出“万人千天行动”,以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公益等四类活动为载体,借助PU口袋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构建多元成才的综合评价体系。明确实习类学分置换,支持大学生个性化选择、多样化学习、多元化发展、多途径获取学分,该院学生在产业学院、实习单位完成的生产性实践项目,可置换专业相关的综合实习学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改进效能评价,激活师生创造潜力。该院推行“系部改院”,以群建院、集群发展,将原4系3部改制为9个二级学院,专业新增加到41个,强化二级学院职能定位,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两工程两计划”为抓手,即“厚德育人”工程、“党旗飘扬工程”,“薪火育人”计划、“向日葵”计划,坚持德修并技,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目前,已建成思政育人基地近百个,建成一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陕西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两个项目入选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均衡发展示范校,一个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1人获省级思政教学标兵、能手;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设立“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和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实现了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为“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者:党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