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通化启幕

发布时间:2023-11-27 09:37:4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铭 | 责任编辑:房家明

11月25日,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通化启幕,来自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巨擘、业界翘楚齐聚通化,共商中医药科学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谋求中医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带着创新基因的通化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领域发展优势。

image.png

以科技创新赋能中医药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通化市围绕创新品种、实施项目、培育集群等方面,持续释放新动能。

image.png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通化万通药业专利新药成果不断,多品种驱动发展。企业年投入科研开发经费均占年销售收入的4%至5%左右。

“专注科技创新,我们坚持两条路,一是自主研发;二是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公司董事长潘首德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拥有15大剂型、339个品种,万通筋骨片被评为“中国消费者十大满意品牌”“全国百姓放心药”。

image.png

致力于以人参、西洋参为主要原料的现代中药研发、生产,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医药行业内首家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现代化制药企业。

“公司成功开发了以人参果总皂苷为原料的振源胶囊和以西洋参茎叶总皂苷为原料的二类创新药心悦胶囊,并持续对现有药品进行二次开发。”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张京楼说。

image.png

创新医药健康品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势能,通化市持续培育医药健康新品种增量,指导全市7户医药企业开展14个古代经典名方研制开发项目;推动20个在研配方颗粒项目有序进行;海恩达“暖宫止痛穴位贴”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华夏药业“苦碟子注射液”等6个品种入选全国首批100个疗效独特中药品种。提升现有优势品种存量,8户中药种植、加工企业获批省级道地中药材科技示范基地;依托张伯礼院士工作站开展中药独家品种遴选与评价,19户企业的59个中药独家品种进入审评阶段。

image.png

实施医药产业项目,通化市科技局启动“百项医药科技创新计划”,围绕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新药创制、道地药材健康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实施各类医药健康领域项目98项。指导海昆肾喜胶囊、振源胶囊等51项中药大品种工艺、技术提质升级,提高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image.png

培育医药企业集群,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全市有效期内的医药健康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5户,其中中药生产企业34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发展到24户,其中中药生产加工企业14户。

image.png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全市建有省级以上科创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中试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33个。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在通化建设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全国医药健康技术转移服务云平台投入使用。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8家高校在通化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大脑投入试运营,科技创新平台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先后与吉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国内知名医药高校院所签订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高层互访、科技巡诊、互派干部挂职和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工作机制,推动20多家医药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技术攻关项目近百项,促成“中药大品种清肺抑火片技术升级与产业化项目”“壮骨伸筋胶囊生产工艺改进变更研究”等近40余项中药领域科技成果在通化落地转化。

image.png

多途径引进、培育人才,为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加“智囊”,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陈凯先等24位医药领域权威专家组建“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高端智库”,全方位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省级“科创专员”进驻医药类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连续开展5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推荐评选工作,累计支持高层次引进人才31名、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38个。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