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合兴禽业合作社: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做大白毛乌骨鸡产业
发布时间:2023-11-28 11:05:5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房家明革命老区坞根物产丰富,这里产出的白毛乌骨鸡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年产量高达200多万羽,养鸡致富也就成为老区的特色产业之一。
在当地,有一家专业从事白毛乌骨育苗、养殖、加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拥有工厂化的养鸡大楼,向农户提供鸡苗,负责回收种鸡,带领300多农户靠养鸡走上共富路。
这就是温岭市合兴禽业合作社,它的负责人叫陈美燕。
温岭市合兴禽业合作社创建于2002年3月,早在2007年就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合作社,成为全省唯一的白毛乌骨鸡祖代场,并通过了国家级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项目验收,产品多次荣获省农博会金奖。
合作社的创办者杨冬娇是陈美燕的母亲,浙江省劳动模范,台州市三八红旗手,还曾被媒体称为“养鸡大王”。
陈美燕原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从2008年开始逐步从母亲手中接过合作社的担子,思考着如何让合作社走上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新路子。经过一阶段摸索,她提出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联合体的模式。
在陈美燕的努力下,合兴禽业合作社成为了全省最早实施工厂化养鸡的规模养殖场,建起一排由20多间高7层的“鸡大楼”,可同时饲养10多万羽白毛乌骨鸡,从采蛋、孵化、育苗到商品鸡培育,全程自动化管理。
“这么大的规模养鸡,如果没有严格的防疫措施,经营风险是很大的。”
陈美燕按公司化管理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她起草制定了药物、防疫保障、饲养流利、饲料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规程和准则,编写《乌骨鸡饲养规程》和《全面质量管理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实现从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的标准管理。
陈美燕不但在自己的养殖场内全面推广质量管理,她把这些要求编制出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发至每个合作社成员,要求所有合作单位、养殖户严格执行到位。
陈美燕深知公司化经营必须先在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寻求突破,特别是人力成本越高,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就难以持续发展。
合兴禽业合作社是浙江省第一家引入本交笼设备的育种基地,陈美燕通过不断实践总结,提出“七母一公”最佳配比养殖模式,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工。传统方式养殖5000羽鸡就需要8人日常管理,而她的“鸡工厂”里,现在1个员工都就可以管理4万羽鸡。
在陈美燕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农户也越来越注重规模化养殖,一些农户因地制宜引进小型化的自动控温设备,每月出栏达到10万羽的农户也不在少数。除了坞根本她,周边街镇以及三门、温州、丽水、杭州等地的养殖户,也都与公司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陈美燕更希望做好白毛乌骨鸡深加工的文章,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销售的瓶颈,更能让温岭白毛乌骨鸡产业做大做强。
陈美燕拿出合作社正在开发的鸡汤滋补品新产品。她告诉我们,这一预包装产品将民间传统的人参当归乌骨鸡滚补品制作法,通过专业的设备加工,形成礼盒装系列,可以进入药店、饭店等零售渠道销售,也可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超市供给普通家庭。这款产品采用的是养殖3年内的老母鸡为主要原料,口感鲜美,食用方便。
目前市场上养殖3年内的白毛乌骨鸡购买成本就需要200多元,而且制作过程、营养配比、调味都需要专业厨师烹制,现在采用盒装预制的方式就十分便利,可以打开广阔的市场。
陈美燕同时向我们出示了一份去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质量安全中心出具的报告,上面显示送检产品在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4项指标都达到了全国名优新产品评定要求。
公司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养殖,温岭地方特产白毛乌骨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也让更多农户走上养鸡共富的大道。(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