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坚持“开门纳谏”高质高效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心”

发布时间:2023-11-29 09:35: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

自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大柴旦把开展好“开门纳谏”“建言献策”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抓手,坚持“遇到事情不回避、化解难题不拖延、为民服务不停歇”的原则,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了一批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的实事,为群众幸福“加码”,推动主题教育走“实”走“心”。

一、以“不回避”的态度听民声。一是广泛征集。各基层党组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建言献策”和“开门找问题”活动,公开征集理论学习、担当作为、廉洁自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7方面意见建议,并通过邀请主题教育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干部群众等以座谈会的方式,共征求意见建议112条,完成办理78条,做到了以“不回避”的态度听民声。二是下沉走访。落实党员“双报到”,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农牧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志愿服务活动,听民意、访民情34次。五个社区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线下通过入户宣讲等方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按照“居民点单、社区下单、职能部门接单”的服务模式,在听民生的同时,最大限度为民办实事。目前,深入群众听民意、访民情62次。三是畅通渠道。线上借助青海信访平台、领导信箱、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载体,线下依托信访接待室、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投诉举报信箱等,多渠道接收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做好事项办理回复,确保件件有有落实。目前,县级领导干部接访事项8件均办结;化解重复信访积案1件;办结国家信访局交办重复信访事项4件。

二、以“不拖延”的作为解民忧。县级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将下基层接访工作与主题教育联系点、片区督长制相结合,主动变“等群众上门”为“上群众家门”,通过实地走访、与群众拉家常等方式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和急难愁盼问题。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职责,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现场办公,办理群众“微心愿”、急难愁盼事项84个。如柴旦镇党委、行委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聚焦马海村村民住房不动产登记办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多方查找调阅往年资料、与省州主管部门沟通等方式,完成马海村130户村民不动产登记办理;行委建设和交通运输局聚焦群众取暖、出行、住房等方面,实施柴旦村庭院供热管网改造、锡铁山镇180套老旧小区室内整治工程、行委规划三路及旧货市场西侧至锡铁山路道路建设等民生项目,并对部分群众反映暖气不热问题,分片区12次入户走访,维修供暖管网、暖气片等102次。大柴旦昆源矿业有限公司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和职工建议,投资560余万元用于人员车辆定位系统升级改造和边坡监测监控系统提升,同时深刻汲取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办公楼火灾事故教训,在区队公寓楼开展火灾事故应急疏散救援演练,着力提升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防范应对能力。

三、以“不停歇”的脚步惠民生。全区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建言献策贯彻主题教育全过程,聚焦“四个实践载体”,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将调研成果和建言献策成果转化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大柴旦建设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着力解决全区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矿区人民法院党组结合农牧民法律法规知识缺乏,现有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单一问题,成立少数民族审判团队和党员调解团队,实施集中诉前调解、集中速裁的“调裁一体化”工作模式,着力缓解少数民族普法和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单一问题。大柴旦工业园管委会按照《青海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编制完成《大柴旦工业园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为下一步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