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小社区”创新基层治理 谱写社会治理“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3-11-30 11:25:51 |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 作者:杨静 | 责任编辑:房家明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社区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探索创新社区治理工作模式,从“独立”向“联盟”,从“单一”向“多元”,营造共建共享、和谐友好社区氛围,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红色物业联盟”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为有效化解小区物业纠纷,巴林右旗大板镇山丹社区于今年年初打造了“红色物业联盟”,构建了以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物业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为一体的多元联动机制。
红色物业联盟以“阵地共建、功能共融、服务共享”为目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建立联盟统筹领导,通过理论联学、活动联办、队伍联建、事务联议、资源联享“五联”运行机制,实现“问题收集、联盟协商、认领解决、双向反馈”的一站式物业服务难题化解模式。
“红色物业联盟让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社区真正变成了一家人,遇到邻里纠纷、小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大家都共同参与到其中,相互协调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成立党支部了,各类教育学习活动大家共同参加,物业企业提升政治素质的同时,也能引导各方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山丹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彦伟说。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山丹社区挂牌建立“红色议事厅”,每月15日为红色议事日,针对常规事项坚持“一月一议”定期议,遇到急办事项实行“一事一议”随时议,保障“居民服务零距离、矛盾化解零积存”。
“一格一品”构建多元特色社区
“邻里纠纷很多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但是如果没有人及时解决的话,矛盾就会升级激化发生大问题,金牌律师站成立以来,事情有人管理了,困难有人解决了,大家心里也就特别踏实了。”百灵社区的大娘马显茹说。
小区道路没硬化、房产证没办结、楼顶漏水……由于开发商建设工程不完善等原因,巴林右旗大板镇百灵社区百合园二期的居民们被各类住房问题所困扰,且多数居民缺乏法律知识,不知如何维权,只能每天到社区寻求帮助。
百灵社区了解到居民们的诉求后,打造了金牌律师站,同时联合街道司法所和检法两院等共建单位共同为小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
金牌律师站成立后,切实化解了社区居民与开发商之间的各类纠纷,有效维护了群众的权益。此外,金牌律师还通过建立微信群、留存电话、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为居民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积极解决居民房屋买卖租赁、邻里装修等事务中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
金牌律师站是百灵社区打造的网格治理服务品牌的其中之一。
百灵社区将辖区划分为7个大网格区域,打造了儿童之家、红色物业、“和为贵”调解室等网格治理服务品牌,形成了“一格一品精细治理、构建多元特色社区”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的组织网、精细化的治理网、零距离的服务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单一转向多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睦邻空间”让“陌邻”变“睦邻”
由于社区被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多所学校环绕,巴林右旗大板镇多兰社区被居民们称为“学区社区”,社区内有较多学生以及陪读家长等流动群体。
“辖区内流动人口以及无物业管理的独栋家属楼,是我们社区治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多兰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公维说。
为破解社区流动人口之间沟通交流少、相见不相识的景象,促进邻里和谐,多兰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居民参与邻里互助的模式,积极探索搭建能人互助站、睦邻文化节等居民齐参与、共治理平台载体,打造了和谐友好、守望相助的睦邻空间。
多兰社区社区党总支充分挖掘网格内有热情、爱奉献的“能人巧匠”,建好能人小分队。通过单元长、楼栋长、网格员、全覆盖收集好居民小需求,依托网格微信群,让居民更加便捷的联系到能人,解决好居民小问题。
“能人互助站的建立,不仅在辖区内发扬了雷锋精神,还推动了居民从服务的接受者转变为服务的提供者,强化了社区的自治能力,还将‘陌邻’转变为‘睦邻’。”多兰社区党总支书记岳公维说。
为拓宽居民交流渠道,促进社区团结,多兰社区还探索举办了第一届睦邻文化节。文化节设置了睦邻文化节文艺演出、二手买卖集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吸引了辖区内400余人参与活动。
此外,多兰社区还成立了红娘工作室、开展亲子公益课堂、智慧女性系列课程等,丰富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乐享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