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柯鲁柯镇建立“五项机制”写实主题教育“乡村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04 10:45:3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丁可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柯鲁柯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建立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载体丰富的学习机制、精准聚焦的检视机制、靶向发力的整改机制、创新探索的实践机制,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见效。
建立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吹响组织凝聚“集结号”。着眼高效推动、统筹协调、有力推进,及时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主题教育办公室,围绕主题教育中抓落实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全市各领域主题教育指导细则,细化制定全镇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工作标准、具体要求,建立包联指导、任务推送、定期调度、及时督导、问效问责的工作机制,以严格的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推动形成领导小组责任制度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岗位责任具体化、各党支部单位责任链条无缝化,确保主题教育“规定动作”做到位、出成效。建立载体丰富的学习机制,打造思想淬炼“大熔炉”。把教育培训“第一专题”、党支部主题党日“第一主题”、宣传宣讲“第一话题”、入户宣讲“第一课题”、理论研讨“第一选题”,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同时,针对农牧区外出务工党员、老弱病残党员、文化程度较低党员等集中难、学习难等问题,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需促学,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形式,通过党支部“集中学”,广大党员“自主学”,年轻党员结对老弱病残党员上门“送达学”,文化程度较高党员结对文化程度较低党员“帮助学”,支委成员认领外出务工及流动党员“督促学”的“五学”模式,确保主题教育在农牧区实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不落一人。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强化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建立精准聚焦的检视机制,启动党性提炼“催化器”。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期盼,围绕事关全镇的全局性、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重大工作的跟踪性、重点问题案例的典型性,推动整改落实的针对性。镇党委及机关党支部重点对标推动政策落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村党支部重点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社区党支部重点对标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群众质效等方面,两新党支部重点对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方面检视问题50余条。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党纪等查找出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机关党员排头兵作用发挥有欠缺、业务能力不够精湛、联系服务群众不到位等差距不足,真正做到把问题找实找准、把根源挖深挖细。确保使检视问题的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发力的过程,成为问计于民向为民服务落实的过程,推动检视问题转化为为民高质量服务的生动实践。建立靶向发力的整改机制,争当刀刃向内“革新者”。把问题整改与全镇难点堵点问题相结合,与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民生问题相结合,深入剖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梳理问题清单、开列整改清单、理清思路措施、建立责任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按期对账销号,坚持立行立改、定期调度,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呼声迫切的问题,制定了强化党建联盟、提升“一村一品”质量、拓宽农副产品销路、争取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积分超市、用活党员教育阵地、深化基层网格化治理等措施80余条并加紧整改中,针对群众反映的茬子地放牧、大病救助、支农贷款等当下能解决的问题,推行一站式服务全流程快速解决。扎实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等实践活动,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中主动作为、发挥作用,让广大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立创新探索的实践机制,争做推动发展的“开拓者”。号角已吹响,蓝图已绘就,瞄准“建新功”目标,坚持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切实转化为基层“施工图”,生动细化为“实景图”。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六个一”要求,持续强党建促振兴,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155+N”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实施网格化提质增效行动,推动“平安柯鲁柯”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河湖长林草长、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促进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推进城乡清洁行动,创建宜居宜业生活环境。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扎实做好反馈问题整改,围绕高品质生活,积极争取民生项目、完善镇域基础设施、落实救助帮困保障政策、推进文明乡风家风民风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大力培育“柯农人”“柯牧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做大做强青稞、花卉果蔬种植及牦牛、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服装、菜籽油加工产业,谋划牲畜繁育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新突破。依托“党建联盟聚合力工农结对促振兴”等活动,深挖“产业特色”,做足做活做稳“一村一品”,拓宽村集体产品销售渠道,实实在在带动农牧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