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树宣教品牌 法治润泽兰山—兰山区法学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12 13:52:2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乔沐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法治需求,兰山区法学会创新推出法治宣传品牌化项目运作,瞄准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热点精准普法,让普法宣传成爆款,法治教育更走心。
一、聚焦重点热点,普法宣传“树正气”。落实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要求,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热点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围绕群众关注、急切需要的法律法规热点问题以及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进行选题,“点”上着力,“面”上升华。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每年开展区委理论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学法培训,组织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民法典知识竞赛、党内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将民法典核心要义和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进行归纳,把百姓日常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进行演绎,把书本上的法条演“活”起来,区法院制作的《一分钟带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动漫在新华社、长安网、最高人民法院、澎湃新闻等主流平台传播效果已达亿次级别;组织法治文化演出队伍在各村社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法治电影巡映214场、短剧演出99场、主题朗诵78场。
二、讲好案例故事,法治教育“接地气”。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抓好“给谁看”和“谁来写”两个问题。深挖法治教育典型案例,树立精品意识,以办案视角讲“故事”,让群众了解案例跟“我”的关系,“我”该怎么规避风险。兰山公安分局打造了“兰之法”法治宣讲品牌,制作“兰之法-利剑护蕾”、“兰之法-法护平安”、“兰之法-警心向企”、“兰之法-反诈同行”、“兰之法-破冰行动”等专题宣传,组织37名宣讲员深入村居、企业、学校、市场等,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能理解的法理、接受了的道理开展情理法兼容的宣传。区法院制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微动漫,将专业法律知识浸润到动漫小故事中,针对民事诉讼纠纷较多的“婚姻家庭”“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问题制作宣传专题,让群众秒懂生活中的“为与不为”。
三、发挥融媒效应,打造IP“聚人气”。紧跟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受众感受和传播效果上下功夫。精准选题、改进文风,实现官微创新互动、引流圈粉。其中,区法院制作的《酱香拿铁我也会,我还给你倒两杯》成为山东高法近年来首个10万+原创作品;《追风赶月执行“狂飙”》《霸榜热搜,“公平正义”刷满屏,带你直击兰法执行现场》微信推文引发网友热议,《“沂蒙风暴”强势执行生效判决“落地有声”》被中国法院网推广;组织拍摄系列短视频《担保的风险》等普法视频,声色并茂传播法律知识;策划原创漫画《假如狂飙老李筹建度假村,那么…》《明朝借贷“九出十三归”,那么现在呢》等,让好故事直抵人心、引发共鸣。兰山公安分局根据真实故事编剧导演并组织拍摄的禁毒微电影《青柠》,获得“沂蒙文艺”二等奖;创作的院线电影剧本《缉毒警察》已于2023年7月21日获国家电影局备案通过,正在筹拍中。
四、围绕品牌发力,综合施策“有新气”。兰山区的法治宣传教育采用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让法制宣传瞄准受众,实现法律知识的精准投送。立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际,创新实施“青柠”普法、“青芷”性侵防护、“青橙”干预矫治三项计划,打造“三青”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创新构建了“青未”系列未成年人多元法治教育体系。组建了全市第一支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专业团队,共选聘讲师300余名、志愿者192名,建成校内心理咨询辅导室151个,建成率95.6%。其中,“青柠计划”将未成年人多元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聘任正式在编教师、青年律师、青年法官担任志愿者讲师,编写《我身边的法律》等普法教材,按照学龄段分层设置不同课程,进行教育引导。目前,累计线下开课13047节,受教育学生达38万人,线上直播课观看人数达40万人;依托临沂广播电台89.9直播间、志愿者直播宣讲等形式进行线上普法,线上收听人数12373人;开展法治实践活动168次,参与学生1.5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未成年人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兰山区法学会将继续找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