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智能的新发展与新机遇——第一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在杭州召开

发布时间:2023-12-13 15:22:1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房家明

11月24日-26日,第一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The 2023 CSIG Conference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邵逸夫科学馆召开,共有 319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与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承办,旨在聚焦情感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热点问题,全方位展现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同仁搭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

会议包含4场主旨报告、6场专题论坛及研讨会、2场讲习班,并开展了情感智能研究领域的优秀Poster评选,深入探索情感智能技术的多维视角和未来方向。情感智能领域著名学者王耀南院士、郭毅可院士、任福继院士、刘洪海院士、徐迎庆教授等3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专题报告等,来自多个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到场交流,围绕“情感+智能+X”的丰富可能性碰撞思维,激扬创意!

11月25日上午,第一届CSIG情感智能大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正式开幕,大会名誉主席、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代表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致辞,大会主席、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姚鸿勋教授及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感谢各界专家学者对情感智能领域研究的支持。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克俊教授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CSIG理事长、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机器人感知与应用》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智能机器人应具备情感交互、人机协作等能力,发展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关键,包括感知技术、认知技术、行为控制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为此,我们应当利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赋予机器情感智能,促进机器人研发制造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工程院院士、欧盟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CAAI、IEICE、ASIA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任福继教授作题为《大模型技术在情感计算中的应用与挑战》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在人机交互领域,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情感反应,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为了实现更为自然和逼真的人机情感交互,当前技术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多模态信息的高效融合和情感推理,以及涉及语言、表情和动作的复杂人机交互等。

11月 26日上午,大会主席、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姚鸿勋教授为呼应大会“情感智能,人机共情”的旋律,以一支舞蹈开场,舒缓悠扬的音乐及歌词与人工智能AIGC技术解读而生成的动态背景画面交相辉映(AIGC应景画面生成由:CSIG情感计算与理解专委会委员、京东探索研究院刘武博士完成),这展现了技术应用的一种新体验,为各位来宾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活跃了学术会议的气氛。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IEEE会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可院士带来了题为《当艺术遇上AI》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透过深度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AI能够学习和模彷大量的艺术作品,并生成全新的创作。这种创作过程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改变了我们对艺术创作的传统观念。基础大模型的出现更为机器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新技术支持。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未来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杰出设计人才徐迎庆教授基于情感智能的学科交叉创新带来题为《学科交叉与创新设计》的报告。他指出,学科交叉研究在自然人机交互、工业设计、信息艺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交叉学科领域研究与创新的飞速发展,设计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不断得到深度融合。

大会聚焦情感智能研究中的心理学情感计算、视觉计算理论与方法、多模态情感计算、情感计算与设计学、情感计算与艺术创作、情感计算与医疗健康六个专题论坛,共有 30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论坛报告结束后,各个分论坛还举行了研讨会,专家学者围绕各个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