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地瓜经济”与浙商发展新格局主题论坛暨浙商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庆典在浙商博物馆举行。活动由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工商联、省侨联、省社科联、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商总会共同主办,浙商博物馆、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承办,二百多人出席。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浙江省决策部署“八八战略”20周年。年初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高水平走出去闯天下与高质量引进来强浙江有机统一,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之省。而藤蔓遍天下的海内外浙商群体,正是“地瓜经济”枝繁叶茂根壮的主体力量。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随着《这十年,我们这样走过》——浙商博物馆开馆十周年回顾短片的播放,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指出:千年浙商,百年商大,十年前浙江工商大学牵头发起并主办的浙商博物馆开馆,填补了浙商文化建设领域的空白,是服务和凝聚天下浙商的重要载体。未来可期,浙江工商大学将继续与浙商并肩同行,为助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和浙江省“两个先行”贡献绵薄之力。
据悉,今年是浙商博物馆开馆10周年,十年来它围绕打造“天下浙商的精神家园和展示窗口”的总体定位,秉持“财富为表、精神为核、文化为魂”的理念,全方位呈现“实业为本、产业报国”的浙商风采。为更好地凝聚天下浙商,进一步发挥“根在浙江、心在家乡、精神文化在浙商博物馆”的浙商文化地标功能,本次活动应运而生。
浙江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表示,浙商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地瓜”就开始伸出藤蔓,浙商的脚步遍布全国,如今随着大量浙江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地瓜经济”已不仅仅是走出去,还伴随着越来越多外来高新科技企业走进来。
现场,浙江四川商会执行会长赵崇甫带来的一串新鲜“地瓜”,吸引了全场的目光。他的家乡四川省西充县盛产红苕(地瓜),素有“苕国”之称,有着“中国西部有机第一县”的美誉。赵崇甫感动地说:“西充发展有机产业和一位浙商分不开。2003年,张一飞到了我们西充县,他第一次把‘有机’的种植理念带到西充。”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潘毅刚在会上发布了《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发展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浙江省的500强企业数量连续三年都是全国第一,2022年浙江单项冠军市场企业149家,“专精特新”470家,也是全国第一。
中非民间商会会长、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是第一代浙商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他经历过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再到如今的新时期。作为一个“穿越周期的浙商”,他指出:浙江的民营经济是自下而上的草根经济,而当下的大环境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经济合作秩序也正在重构,大分工的全球化正在被区域式的、分布式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所替代。”他号召新时代的浙商要胸怀全球,站在月亮看地球,用全球的视野拓展国外市场。
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现场分享了万丰作为浙江实体经济“地瓜藤蔓式”发展的历程。为了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万丰2013年就在印度、捷克、奥地利等沿线国家布局产业,在12个国家布局了高端制造基地和全球研发中心。“‘走出去’让万丰实现了资本、管理、人才、科技、品牌五个方面的国际化,现在我们又在‘引进来’。”“引进来”就是人才、外资、产业的引进,用高质量发展赋能于产业,加强推进新的产业链、新的创新链、新的资金链、新的人才链。凭借大交通的战略定位,如今的万丰已经领跑全球细分行业。据陈爱莲透露,万丰的订单已排到了2025年,未来公司的年增长率将平均达到30%以上。
数字经济是“地瓜经济”的新藤蔓
“地瓜经济”提出20年来,浙江“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对外实际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跃居全国第二、第五位,培育出世界500强企业9家,涌现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一批新业态。据统计,当前有600多万省外浙商和200多万海外浙商。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推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田宁现场分享道。他总结自己创业24年来的经验并指出,“数实融合”的程度会影响“地瓜经济”的发展能级。浙江是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大省,可以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无边界的影响力,在虚拟网络空间重塑平台经济新优势,服务“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圆桌对话环节,由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教授主持,桐庐县工商联主席、力高控股集团董事长陈晓军,山东省浙江商会创会会长、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译匀,浙江省侨商会常务副会长姜际春,杭州市龙游商会会长、凯马控股董事长柯国宏等四位省外海外浙江商会会长围绕“地瓜经济”进行了深入探讨。
陈晓军分享了专注于箱包产品的力高自2018年“走出去”后,疫情三年翻两番的故事。他认为“走出去”会让企业大开眼界,转变成国际化的思维。而1989年就已经“走出去”的姜际春,经过将近20年的国外打拼,如今又重新回到国内从事大健康领域。他表示浙商应该用好VR、AR、人工智能等一些元宇宙的方法,紧跟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头,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章译匀作为80年代第一批创业浙商中的一员,他认为无论是走出浙江还是走向国际,都要像放风筝一样,线不断、根不断。浙江的文化、理念甚至技术,都将是浙商的优势。柯国宏目前已将自己的机电产品出口到90多个国家,他认为浙商应该立足浙江、反哺浙江,真正地践行“地瓜经济”。
“我们这十年,一路走过来也是挺不容易的;但是有今天,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杨轶清感慨道,并对大家为浙商博物馆的关心深表感谢。他表示,浙商博物馆的价值不仅是当下的,更是未来的,如果再过十年,可能浙商博物馆的价值会更加凸显。“因为我们在记录当代史。我们不光是记录范蠡开始的两千年,我们也记录‘八八战略’的20年,也记录改革开放45年。我们把它保存下来,还要争取提炼出来,以共创浙商的美好新未来!”(图文: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新经济研究专委会 吴敏 卢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