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文明幸福星”点亮群众“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3-12-15 10:43: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成威 王会峰 王中山 | 责任编辑:乔沐“我们每年进行两次评选,表彰先进、示范带动,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源汇区空冢郭镇半坡朱村党总支书记朱凌云介绍。村广场的“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事迹展板照在暖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引人注目。
今年以来,漯河市源汇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根本,围绕“种文化、育文明、树新风”的目标,拓宽渠道,创新形式,积极营造文明幸福浓厚氛围,让“文明幸福星”点亮群众“新生活”。
文化“种”乡村幸福“喜”满怀
“上个月,区文旅局专门对各村的文艺队骨干进行了广场舞培训,这不,一回来,俺就组织各村的广场舞爱好者学习,乡亲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别提多带劲了!”12月13日,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街道办姬崔村民李桂丽一脸幸福。她说,主角是自己、舞台在乡野、表演的是乡音,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百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激情。
源汇区积极探索文化合作社的创新模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在各村培养和组织民间艺术家、新乡贤、文艺志愿者等,打造特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成立新型文化合作社,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让农民群众自我展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全区现有55个村成立了书法、绘画、非遗等70个各类文化合作社,注册社员900余人,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累计530余场,参与群众20万人次。
与此同时,源汇区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以志愿服务集市、“周末剧场”、“晚间剧场”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送戏曲下乡、送电影下乡、全民阅读、红歌传唱、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止目前已开展35场演出活动,将“剧场”开在群众家门口,极大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写好民生答卷擦亮幸福底色
今年以来,源汇区着力做好“四项服务”,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源汇区大力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室设置,开展乡村医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其防病治病、健康管理和传染病防控处置能力。同时,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及“三下乡”集中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中,组织医疗卫生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为村民群众提供义诊、体检、健康知识讲座等服务,年均开展活动360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
近年来,为加快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源汇区以幸福院、养老院为主体,全面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农村幸福院68所、乡镇敬老院2所,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依托区、乡镇医疗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联动机制,推行医康养结合模式,切实做到医中有养、养中有康、康中有医,让“幸福院·真幸福”成为农村老人的真实感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保障村民月月有收入、户户能幸福,每年我们都会积极引导村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帮助村民就业创业。”源汇区干河陈街道办毛寨村支部书记陈二伟说道。
源汇区聚焦就业这个民生大工程,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大学生就业见习、创业担保贷款、网络招聘等举措,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今年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602人,创业培训677人。
源汇区还大力建设村级物流网络,将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由乡镇延伸到行政村,持续推进“邮快合作”快递进村工程。按照“四固定”(固定的营业场所、营业人员、营业时间、投递频次)和“三有”(有服务标识、信息系统、货架)的标准,全区79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完成了服务站指导维护、站点运营监测等工作,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把寄递业务送到群众身边。
下一步,源汇区将进一步探索乡村文化输出的方式和途径,真正发挥文化在村民教化上的深沉积极作用,引导村民积极支持参与其中,让文化滋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同时,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培育农村文明新风,让“文明幸福星”点亮群众新生活。(作者:刘成威 王会峰 王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