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 “数”说美丽淮安区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12-15 14:43: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张冬成 | 责任编辑:乔沐2023年以来,淮安区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锚定“干净、整洁、有序”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注重常态长效,切实提升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水平,夯实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让城市更有“颜值”和“内涵”,让市民和游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多措并举,高位推动城市治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淮安区永葆强烈的答卷意识,按照“六化”“四高”要求,聚焦重点难点,多措并举,深化攻坚,努力交出展示最好城市环境的长效综合管理答卷。深化联动机制,构建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强化城管委这一综合协调机制,运行好城管办“参谋部、执行部、联络部”这一中枢机构,定期召开周例会和月度、季度点评会,健全完善跨部门协作、部门内部联动,建立适应新时期部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推动目标聚焦、资源聚集、力量聚合,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密切配合的城市管理“一盘棋”格局,汇聚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最强合力。夯实闭环管理,实现治理全链条。为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今年下半年开始,淮安区创新开启“闭环化”城市管理模式,以紧盯问题“广”发现、问题分类“严”交办、强化责任“抓”整改、复盘反馈“提”质效、销号结案“重”长效的硬核举措,严格落实问题主动发现及时解决闭环机制,全力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全链条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治”的意识和“管”的水平,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推动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有序。加强综合执法,探索治理新路径。综合执法进小区,是淮安区城市管理抓常态促长效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淮安区持续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围绕违法建设、乱堆乱放、损绿毁绿、违法停车等问题,实现了居民“点题”、街道“吹哨”、部门联合执法,切实解决居民身边事、眼前事,既维护了公共利益,也回应了群众关切,最大限度地把小区治理常见的问题和违法行为解决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状态,让小区实现了大变样。“通过今年综合执法进小区的实践,已初步形成部门牵头、一站管理,突出重点、分类处置,依法管理、常态长效的管理格局。如今,我们社区的治理水平、百姓幸福指数都在不断攀升。”淮安区淮城街道恩来社区潘婷说。
精管善治,“绣”出靓丽城市空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城市公共设施、城市管理服务的诉求也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淮安区以“精管善治”理念为指引,努力用绣花功夫改进城市管理工作,优化设施功能,提升容貌品质,保障城市运行,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聚力停车泊位建设,见缝插针拓展空间。大力挖掘空间资源,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建设停车场,想方设法增加停车位数量,全力推进智慧停车建设,提高现有停车资源利用率,提升市民和游客交通出行体验。聚力建筑围挡提升,焕新城市文明风景。以焕新城市形象为主线,积极推进建筑工地围挡整治工作常态化,全面加强围挡源头管控、过程管理。同时,将施工围挡规范化设置与公益广告、淮安元素等有机结合起来,让施工围挡成为城市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展示载体。聚力户外广告治理,打造城市景观名片。河下古镇商圈是淮安区最繁华、全国闻名的网红商圈,是夜间经济的前沿阵地,是美食之都递给世界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为了体现传统风貌区的特色,河下古镇的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整治以“颜值”为核心抓“提质”、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导,融入古镇文化、城市精神,将其作为城市景观融入城市建成环境,达到“入城即入景”的愿景。与此同时,对翔宇大道沿线楼顶镂空字进行集中拆除,让一批“超龄”“有害”的户外广告牌平安“下楼”,市民和游客们的头顶视线更加敞亮,城市天际线颜值不断刷新。
干净卫生,“亮”出精致城市底色。环境卫生犹如“城市之脸”,淮安区应群众所需,聚焦发力环境卫生重点领域,深入推进综合整治,营造优美城区环境,为城市添“颜值”提“气质”。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化。淮安区认真贯彻落实《淮安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精神,积极推进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采取“互联网+智慧车辆”模式,更规范、更科学地对全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云管理”,从源头遏制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运输、排放问题,营造了洁净卫生的城市环境。环卫保洁提升精细化。按照“以克论净”、“席地而坐、身不染尘”要求,加大力度治脏治污,实施“一路带两侧,墙到墙、边到边”作业模式,变“扫路”为“洗路”,提升道路洁净指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垃圾分类推进标准化。对城区32个住宅小区的垃圾投放点进行“集中统一”,改变传统的楼栋单元门口“分散放置”现象。升级后的投放点,配有雨棚、洗手池、照明、除臭等便民设施,督导员通过现场指导、入户宣传、积分兑换等方式,引导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居民分类意识和准确投放率明显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每逢周末,我们社区积极开展携手童行活动,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小区清洁屋投放垃圾,我们志愿者主动协助,将他们携带的物品分别投放与之相应的垃圾桶内,目的就是以宣传促发动,通过引导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淮安区名都花园小区余杨杨说。
攀高比强,“数”说美丽淮安画卷。今年以来,淮安区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区委打造全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和体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强化镇街属地责任落实,强化系统思维,坚持大执法带动大长效理念,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进一步向薄弱处攻坚,向关键处发力,扎实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截至目前,淮安区城区已经拆除楼顶镂空字37处、面积约2200平方米,拆除违规广告牌675处、面积约3235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39处、面积3467平方米,清除废弃杆(线)49根,整治飞线乱象61处、约26.9公里,清理僵尸车149辆,更换护栏4688节,增设机动车泊位666个,农贸市场“智慧”升级9个,优化便民疏导点6个,增设各类便民服务台218个,有效处置市数字城管派遣案件39746单……一串串数字背后凝结了淮安区各部门各单位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的不懈努力和付出,不断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更加美丽。
打造精品,书写幸福城市答卷。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今年以来,淮安区始终围绕“六化”“四高”要求,聚焦“干净、整洁、有序”目标,在解决好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路段、精品市场、精品小区、精品游园、精品商业大街、精品公共厕所等一系列特色项目,不断扩大示范覆盖面,切实做到以精品带动全域推进,以精品树立城市管理品牌,以精品扮靓城市颜值,以精品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用心用情书写幸福城市答卷。“如今,以总理钟爱的海棠作为特色元素,集道路、排水、景观、合杆照明等为一体的5公里海棠大道已经被打造成淮安区的景观生态长廊和城市地标长廊,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还全面提升了城市建设品质。”淮安区住建局叶蔚说。(作者:张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