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全力建设“健康兖州”优化医疗卫生服务 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发布时间:2023-12-18 17:36: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任雨晨 丁政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优化机构设置、均衡资源配置、激发人才活力,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力推动“健康兖州”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好“先手棋”,实现机构设置科学高效。一是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组织领导,成立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区卫生健康局挂牌,整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职责,重新组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挂卫生监督所牌子,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二是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在区卫生健康局加挂区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增加中医药相关领域职责,设立中医药管理科。围绕提高中医疗效,进一步加强区中医医院建设,增加财政投入,按照中医药特色优化科室设置,引进领军人物,创新管理体制,强化绩效考核,全面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打造全区中医临床诊疗龙头。三是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组建区托育志愿服务协会,在区卫生健康局设立托育管理服务科,在区计划生育协会机关设立托育服务部,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统筹、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普惠托育发展体系,有效利用妇幼健康、教育服务及社会各方面资源,全力打造“兖育有爱”托育服务品牌。全区2023年度新增托位751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6.09个。
优化“布局图”,促进资源配置优质均衡。一是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依托全区3处公立医院、10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处公共卫生机构,构建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医院两大医共体,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医共体结对帮扶、资源共享等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二是健全医共体管理体系。医共体内部成立理事会,整合区级各职能部门业务、经费、干部任免等相关事项,统一归口医共体理事会管理,实现医共体内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医疗业务管理、药品耗材管理、医疗信息系统、医保基金管理“八统一”,推动县域医共体一体化运行。三是完善县域医疗布局。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理念,支持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特色专科建设,设立区口腔医院,建成一所集口腔医疗、预防、保健、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专科医院。在综合医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县域专科医学研究,加强区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建设、科研能力建设,提高专科医疗能力。
激发“源动力”,释放人才队伍发展活力。一是增加编制供给。综合考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现有人员队伍结构和服务人口需要,为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事业编制15名;在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为人才引进留出充裕的空间。加大用编进人计划中倾斜力度,持续实施“空编补齐”计划,优先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急需、特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供需矛盾。二是创新编制管理。建立卫生健康系统医共体“人才池”机制,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赋予区卫生健康局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探索推行“岗编适度分离”“区管镇用”“镇聘村用”等试点,允许医疗卫生系统灵活招聘人才,切实破解医疗卫生人才“引不进”的难题,拓宽人才发展通道。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设立名医工作室,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形成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交流轮岗、人才共同培养”新模式,全面激发人才内生动力。(作者:任雨晨 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