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用好新科技 传递智慧进万家

发布时间:2023-12-25 15:09:2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鹏 | 责任编辑:乔沐

新科技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即时化和可视化的指挥系统,实现了移动监控设备连接下的及时调度和智能软件支持下的协同作战的新模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用科技之光来联动彼此,用大数据来便利您我,是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一、数字化赋能政法工作,实现科学指挥和智能防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是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媒介。大数据的普遍应用和跨部门、跨行业的互联互通有效地提高了社会治理水平,高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精准地完成了民生诉求信息的实时有效对接。山东省夯实平安法治基石,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组织建设,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体系,山东省首创的“雪亮工程”推向全国,建成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全省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以三级综治中心的视频设备为平台的“零点夜查”治安巡防工作增强了基层自我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新科技设备为兖州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组织协调综治工作提供了及时化、可视化的巡查功能,兖州区“党建+网格+物业+智能”社会治理平台,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优势,科学调动群防群治、全要素网格的力量,推进“红色物业”建设,依法解决民生难题,2022年以来,全区共收到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推送的群众诉求7.12万件,已全部按时办结,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二、治罪与治理并重,科技提升社会治理的管控效能

济宁市兖州区政法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不断开拓智慧政法工作的新模式,区公安分局按照“屯警街面、动中处警”的工作思路,加强街面治安警情的处置工作,在城区推行以特巡警为主的动态接处警模式,一线民警配备单兵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等设备,巡逻警车配备4G视图传输、GPS精准定位等功能,可移动式监控设备可在第一时间将实时画面传输到指挥中心,可准确地确定行为人的体貌特征、行动轨迹和行为方式,可有效协助现场民警全过程地与指挥中心互动,有效地打破了街面监控盲区取证难、立案侦查阶段缺少视听资料、证据链不够完整准确等问题。科技化、立体化的街面巡防体系促进警务人员可以实时研判和高效协作,提高了公安工作的威慑力,有效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山东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研发的“山东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改革要求,改变了以往在立案大厅排队叫号的情况,为当事人提供了24小时全时空的网上立案服务,对于民间借贷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常见民事案由可根据网上问答和填写的形式为当事人快速生成起诉状;新智慧办案平台促使法院系统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电子卷宗在办案过程中深度应用,大大节约了执法、司法工作人员的办案时间;新系统与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对接,建设金融速裁平台,金融机构可批量完成立案、申请执行等工作,有效降低企业诉讼和催收的成本,新系统推进全省道交纠纷的调处可在网上一体化进行,为办案提供了完整的当事人信息,促进电子送达、取证等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等。

三、立体化巡防,实现协同发力和群防群治

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门科学,要讲究辩证法,方式方法要有法理基础。兖州区政法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和为贵”思想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增强网格的处警力量,充分利用图层丰富的立体化数字智慧政法平台,加强大数据与指挥调度、巡逻巡查、应急处突等工作的有效衔接,综合利用图像智能分析、三维地图、云计算、遥感等技术,融合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环保、水务等视频监控设备8600多路,整合公安、应急等16个部门的数据资源,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大数据分析平台,着力对社会治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数字描述和分析研判,切实地加强对违法犯罪高发地的实时监控,强化对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等问题跨行业、跨部门的依法监控和动态管理,科学地将街面实时布局的警力与各级群防群治的综治力量有效结合,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强化科技的应用与智库的法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对民生事项的“一网通办”,做到了巡查发现线索和上报处理问题的结合,做到了案件办理和跟踪问效的相结合,有效地完成了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挥工作,增强了干群协同作战的能力。

四、执法与普法并行,科技助推法律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礼之用,和为贵。”兖州政法各部门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坚持执法司法与普法用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勇于“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依法开展法治宣教工作。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区司法局组织协调律师会员深入基层开展依法治理,充分发挥企业常年法律顾问的作用,与民营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支持机制。兖州区常年聘请法律顾问的企业有164家,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每年为企业理诉讼及非诉案件200余件,参与合同协议类审核170余次。法律服务团队充分利用新科技为民排忧解难,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做好以案释法工作,以智库团队为例,2023年,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为代表的法律服务团队充分利用中国法学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法学会工作信息平台等科技设备以科学咨询助力科学决策,截至2023年11月,经依法评选,共贡献典型案例21篇,及时总结了依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

兖州区司法局引进“律兜互联网智慧法务终端”,不断增加法律服务资源,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法律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地对律师服务进行监管,有效缓解服务窗口资源紧张的局面,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互联网律所”,需要法律咨询的来访群众在该系统刷完身份证后,便可识别登录系统,短时间内就能成功匹配出合适的律师,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对一、面对面的远程视频法治服务。兖州公证处及时与法信“公证云”平台对接,充分使用数码防伪、实人核验等硬核技术的“区块链电子公证书”系统为当事人在手机或电脑上查看公证书内容提供了直观便捷清晰的可视平台。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完善“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充分发挥37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法律顾问工作室的平台优势,以新科技为支撑的“法援在线”管理平台为人民群众获取优质法律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科技之窗”等。

五、以科技为支撑依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依法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构建群防群治的强大治理力量是政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三官一律”参与社会治理为例,兖州区选派378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与负责本辖区网格的社区干部、网格员积极对接,充分利用智慧政法平台,深入全区834个网格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下基层工作,携手网格工作人员开展法治宣教和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法治水平和科技含量,努力把矛盾纠纷依法化解于萌芽。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新法规、新科技带来了新变化:执法现场配备的可移动式监控传输设备改变了以往警力的增援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主要靠经验和口头汇报的情况;“益心为公”的检察云平台,构建起“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志愿者对身边发生的环保问题、食品药品等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向检察院反映,可及时提供办案线索并依法参与检察听证,新平台汇聚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调动起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保护公共利益,切实提升了办案质效;山东“互联网+民生警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促使“掌上办”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让群众尽享“24小时不打烊”的高质量网上公安政务服务;新科技不断扩宽居民的参与渠道,人民群众可通过智慧软件、便民热线、微信群等及时向综治干部、民警、网格员和属地各部门推送需要处理的信息,促使社会治理工作由传统的单向管理向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积极主动监督社区治理转变,促使“和为贵”思想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综治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要强,法学要繁荣,需要点亮科技之光。“你是落在我世界里的一束光,向我奔来,万物都生长”,我们应勇做全面依法治区的实践者和和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向着灯塔的光亮扬帆起航,在征途上无畏乘风破浪!(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政法委颜宁济宁市兖州区政府办公室 王鹏)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