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难”“四精准” 全力打造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27 16:21: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尺达普尺 | 责任编辑:房家明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全市日喀则市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近年来,仁布县德吉林镇党委始终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摆在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任务中,针对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关心关爱难”等工作难题,德吉林镇党委聚焦问题导向,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一)聚焦去向掌握难,精准摸“底子”,确保流动党员“零缺席”。德吉林镇党委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了解等方式进行全镇范围内地毯式开展流动党员摸底调查工作,详细登记了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流动地点、流动类别、流动原因、联系方式,全面建立流动党员一支部一台账的动态管理档案,截止目前我镇90名流动党员全部在册登记,切实做到对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聚焦教育管理难,精准用“良药”,确保流动党员“不离心”。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实行“镇干部包村、党支部书记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流动党员”,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线下集中学习模式,建立流动党员手机短信平台,成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学习资料,利用春耕秋收、逢年过节等集中返乡探亲时机,采取集中学习,支部书记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开办短期培训班、召开交流座谈会、发放“学习充电包”等措施,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党内组织生活。同时向流动党员发放“一本党章、一枚党徽、一本一笔、一张提醒卡”的学习充电包,寓意着一本党章代表责任与使命,一枚党徽代表身份与力量,一本一笔记录外出党员经历与学习体会,及时补齐了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缺席”,补足了流动党员精神之“钙”,补充了全方位地头脑“充电”、加好“油”,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截止目前,共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学习培训18期、网上送学送教200余期、发放学习包90个,使流动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提升,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

image.png

(三)聚焦作用发挥难,精准问“责任”,确保流动党员“亮身份”。流动党员通过互联网及时参与其中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各级村党支部书记对流动党员流动前、返乡后,围绕“党章党规”开展一次“指路明灯”的党课,及时补足流动党员精神之“钙”,党课上再三叮嘱广大流动党员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主动亮起责任与担当,将一些先进思想、手工艺技术、产业振兴等方面好的做法传回带回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同时积极自己所在地当好“宣传员”,积极宣传推介仁布特色产业、旅游景区,助力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德吉林村外出党员普琼兴致勃勃地说,“一枚党徽只有3.7克,当你带上党徽的时就知道他有多重”,这枚党徽不仅有利于群众监督党员的一言一行,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不管在哪里始终不忘党员身份,在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起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止目前通过线上线下讲党课12期、收集建言献策6条。

image.png

(四)聚焦关心关爱难,精准用“厚爱”,确保流动党员“有温度”。注重加强对流动党员关心关爱,每月利用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加强与流动党员联系,时刻关注流动党员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动态。同时线下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到贫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流动党员家中缺劳力等问题,党支部组织在村党员帮灌溉、耕地等,确保流动党员在外安心、工作舒心、亲人放心。截止目前,灌溉耕地面积30亩,出动劳动力20余人。(尺达普尺)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