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在全国率先试点生活垃圾“按桶收费”向“计重收费”转变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2: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曹胜杰、任娇娇 | 责任编辑:乔沐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坚持积极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具有全国范、浙江韵、湖州味的“绿色低碳样本”,重点聚焦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依托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双向提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试点生活垃圾计重收费模式,不断推动生活垃圾源头治理提质增效。
一、在前期工作上下功夫,夯实“计重收费”基础
(一)明确工作目标方向。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执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湖州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市分类办结合工作实际,出台《湖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计重收费试点工作方案》。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为工作思路,在中心城区选取20个小区(单位)作为首批试点,不断优化调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开展垃圾包不落地、垃圾桶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更新脏旧垃圾桶近6000个,张贴“智能二维码”2.9万张;构建“公交式”垃圾清运模式,优化清运路线13条,改造提升接驳点位85个,定时定点清运率达到98%。强化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教育劝导4.17万余次、书面整改1.61万余件、执法处罚5000余件。
(其他垃圾收运车辆)
(三)强化宣传引导作用。创新建立230人的“民意观察团”,覆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企业人员等,同步结合“2201212”服务热线及便民服务二维码,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供政策解读、分类宣传等优质服务。专项开展“计重收费”走访工作,累计上门宣传120余次,高效解决市民来电疑难,回访满意率达100%。
二、在硬件提升上下功夫,完善“计重收费”设施
(一)提高驿站智能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智能化要求,高标准建设3000余个分类驿站,其中市本级90%以上的分类驿站完成智能化升级,近30%的分类驿站实现“桶内+桶外”双监管,全市1312个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实现全覆盖,投放正确率达到95%以上,生活垃圾源头治理趋于更加精准化、精细化。
(二)完善车辆监控系统。推进清运车辆加装车载称重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目前,中心城区已有49辆清运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及车载称重系统,配合计重收费试点工作,累计开展70余次实地称重,定期开展清运车辆车载称重校准工作,控制量具误差在5%以内。
(三)用实智慧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前端投放、中端清运、末端处置等数据汇总接入垃圾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全流程对分类质量、作业标准、处置成效实时监管,实现各环节数据有迹可循、有源可溯;同步开设“计重收费”专项板块,实时比对主体“桶”“吨”转化比例,反向监管源头分类及投放质效,截至目前,湖州市已实现生活垃圾五年负增长。
三、在管理服务上下功夫,提升“计重收费”质效
(一)严格签约收费流程。完善计重收费签约流程,制定“数据核查-合同签订-费用催缴-考核评估”的业务流程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及职责分工,切实增强签约收费规范性。截至目前,首批转型试点的签约工作已100%完成,为全面推广奠定经验基础。
(车辆收运任务执行图看板)
(二)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双随机”制度,联合街道对小区、企业、酒店餐饮等场所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抽查,今年以来累计抽查主体1000余次;定期在主流媒体平台发布红黑榜名单,累计刊登红黑榜24期,曝光垃圾分类不到位的主体150余家。
(三)优化为民便民服务。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定期向签约主体反馈收运重量。优化缴费方式,以上期实缴金额为本期预付金额,合同到期后根据实际收运重量进行退补;鼓励签约主体对生活垃圾进行精分细分,用经济杠杆促进源头减量积极性。(图文:曹胜杰、任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