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四字诀” 2024年达州市通川区在“稳”“进”“立”“破”中踏浪前行
发布时间:2024-01-02 11:05: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任编辑:房家明“即将走过的2023年,是疫情后的又一场赶考,外部冲突加剧、疫情疤痕效应、产业负重转型、财政收支矛盾等多重挑战叠加,可以说是平静中暗藏着汹涌、平淡中充满着挑战。”12月29日,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达州市通川区召开区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和回顾了不平凡的2023年,并安排部署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达州市通川区委副书记、区长覃永利表示,总基调的确定考虑了明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综合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因此,区委提出明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任务是,全年 GDP增长“保 8争 8.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市前列。
从总基调中可以看出,2024年,达州市通川区经济工作主要集中在“稳”“进”“立”“破”四个字上。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达州市通川区将如何念好“四字诀”呢?
“稳”住才有胜利
覃永利表示,疫情后的经济,有韧性,更有脆性,经不起折腾,出不得闪失,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首先,就是要稳信心。经济要稳住,关键在信心。只有信心稳,经济才能稳。我们要认清形势,准确认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增强自信。
其次,就是要稳定市场。市场承载经济,经济繁荣市场。通川有市场主体 6万余户,在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另外,就是要稳基础。基础不稳,发展不牢。2023年,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防风险、除隐患、保底板,稳住了基础,护航了发展。做好明年工作,稳基础依然是重点。
快“进”才能成势
推进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唯有把准舵、齐划桨,才能走在前、冲在先。
一要坚持项目牵引。没有好项目、大项目做支撑,就没有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更没有发展“底座”的坚实稳固。我们必须坚持以项目工作组织经济工作、统揽全局工作,把“以进促稳”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上。
二要突出智造领航。今年7月,区委以全会规格,出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为重塑通川工业雄风擂响战鼓、指明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支撑、智造创未来。
三要发挥消费促进。通川常住人口近百万,市场主体全市第一,消费场景多、空间大、潜力足,在刺激消费、拉动增长上有先天优势。我们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先“立”才获先机
经济发展中的“立”,就是创新方式、找准方法,增加新动能、步入新赛道。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就是在找到新的替代支撑前,不对旧的釜底抽薪。
要以城乡融合“立”空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路径。站在新起点、面对新要求,我们必须再进步、再深一层,抓好两端、畅通中间,不断缩小城市与乡村、老城与新区、南部与北部“三大差异”。
要以改革开放“立”支撑。唯有改革破题、开放破局,才能再塑优势、重塑格局。要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要持续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要尽快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要主动融入“双城圈”“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作用。
要以营商环境“立”口碑。营商环境如同土壤与空气、阳光和雨露,滋养着每一个市场主体。我们必须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以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激发展之“进”。
敢“破”才会敢冲
对经济而言,“破”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对作风而言,“破”就是走出舒适区,实现自我革新、自我突破。
要破压力面前的“躺平”。拼经济、搞建设,必须要敢于承压而上,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要亮剑出击;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勇往直前。
要破财力面前的“观望”。近几年,财政吃紧、债务加深,确实让一些工作推进困难。但拼经济、搞建设讲的是拼,分秒必争、立说立行,任务越艰巨、形势越复杂,越需要我们快马加鞭、拼抢争先,在政策争取上抢先一步,在招引融资上快出一招,为区级财力注入更多“活水”。
要破能力面前的“推脱”。拼经济、搞建设,本身就会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提高专业水平,做到遇事不慌、遇难不怕。要深入践行区委“13711”工作法,将“效率革命”贯穿到经济工作各领域、全过程,用高效“推进”战胜工作“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