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宁市兖州区法学会典型案例集萃及法理证成

发布时间:2024-01-10 09:43: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颜宁 | 责任编辑:房家明

法治是一种良性运转的社会秩序状态,它以法律制度为引导,以民主制度为基础,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济宁市兖州区法学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多样化的法治服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

一、法治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社会治理应坚持践行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区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公法与私法在利益调整与秩序维护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法学会建设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是智库团队充分履职的生动体现,2023年5月,兖州区法学会发表《县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履职路径探究》一文,重点探究智库团队怎样助推社会治理工作,提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推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时应重点论证决策对群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在参与积案化解工作时,应严格依据新法规开展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和法治宣教工作,让智库团队和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掌握新法规的内涵和深意等。经多样化的法治实践,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代表的法律服务团积累了一定的依法助企的工作经验,2023年7月,兖州区举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聘书颁发仪式暨“法企同行助企攀登”法治服务活动,重点调研依法治企的重点领域和环节,组织协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律服务团代表开展授课宣讲和法治服务活动,活动的通讯材料获山东省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刊登,相关法治服务和常态化的助企攀登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经调研,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代表的法律服务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执法与普法并行,全面研究新思想、新制度、新法规和新技术,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服务于中心工作,列席区长办公会,依法献言献策,认真完成政法各单位律师值班工作,以科学咨询助力依法治理;投身于服务民生的最前沿,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的作用,用科技赋能社区治理,协助责任单位对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推送的事项开展依法治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全力支持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致力于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全力支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建设,依法参与信访听证、检察听证、行政复议、案件应诉等工作;集群策之智、群众之力,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三维地图等新科技,推广应用智能化的办案设备,高效对路面设施隐患、治安警情等工作快速预警和处置,助力于社会治理创新等。

2023年10月,民主与法制网刊发《山东济宁市兖州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亮丽实践》一文,推广介绍兖州政法委、兖州法学会组织协调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代表的法律服务团依法与民企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支持机制的经验做法,宣传智库团队助推智慧政法建设,加强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方法,论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融入“法治文化基层行”、“双百”法治宣讲活动的创新点等。2023年11月,民主与法制网刊发《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法学会以科学咨询助力科学决策》一文,宣传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推社会治理创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介绍区法学会完善新型智库建设,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在县区生动实践的经验做法。上级法学会的指导和支持激发了区法学会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让丰富多彩的兖州法治实践更加绚丽多彩。

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律程序为市场经济争端的解决提供了理性对话、协商和处理的空间。经济案件的办理往往需要专业经济学知识为支撑,兖州区法学会拥有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等调解能手共计91人,同时吸收经济领域、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行业的业务专家30多人成为会员,科学地为经济案件的办理提供专业性解答,及时协助会员单位开展普法进企业、审批进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

2023年9月,兖州法学会发表《济宁市兖州区法学会会员法润民企德安万家》一文,全面对依法助企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会员开展法治宣教、法律咨询、合同审核、案件办理等依法助企工作,宣传会员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劳资关系稳定,防控企业经营风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鼓励会员为依法优化营商环境献言献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法学智慧。

法律援助工作是智库团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处理劳资纠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2023年,兖州区法律援助农民工案件434件,其中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99件,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确认劳动关系是农民工如何享受到劳动保障的重要条件,也是律师会员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2023年9月,会员张律师接受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指派,对工作15年之久的某公司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经调查,当事人于2008年10月入职某公司,公司未与当事人签订过劳动合同,也未给当事人缴纳过社会保险,张律师接手案件后到相关单位调取当事人的银行流水、社保证明等证据材料,经过仲裁庭和张律师的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意见,单位为当事人补缴了社保,并支付了相应的经济补偿,当事人获得理想的劳动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工作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提高了法律服务团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扎实推进新时代济宁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之一,2023年3月,兖州法学会发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法治文化建设报告《建设刚健雅致的县区法治文化》,形象化地把法治赋予刚健有力的寓意,把道德宣教赋予雅致的含义,对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济宁市孔孟儒家文化做出系统论述,为法治文化建设传递出兖州政法好声音。

法治文化建设应保证主文化作为判断行为合理的根据,按上级要求,兖州区法学会积极参加“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暨建新功暨扎实推进新时代济宁法治文化建设”征文活动,经广泛调研和宣讲,共征集论文22篇,从校园法治文化、律师所发展文化到法治文化融入企业合规建设,从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到全民守法,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到弘扬新时代精神,兖州区法学会通过征文活动从多个维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

法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例,遵循自然规律从环保建设中寻找发展机遇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2023年11月,在济宁市兖州区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际,区法学会调研了京杭大运河两岸尤其是济宁段的环保法治建设和生态文明思想,经总结,区法学会发表《传承大运河法治文明助推社会治理创新》一文,重点宣传新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文化,鼓励会员积极参与讴歌绿色发展的文艺活动,努力发掘传统优秀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号召人民群众参与宣传大美运河的绘画、摄影等文体活动,大力宣传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努力让环保法规转化为人民群众内心爱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道德保证法律作用的发挥,以交通事故纠纷为例,经调研,2023年,兖州法学会会员在处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中,对医药费的垫付问题常出现下列情况,部分素质高、敢于认错的肇事者不仅会垫付医药费而且会时常看望伤者,而部分肇事者会完全依赖于保险理赔,甚至不积极配合保险理赔。在伤者住院期间医药费总额不超过1.8万元的情况下,有些保险公司拒绝在出院前支付交强险,而出院后的保险理赔也需要伤者病情稳定后且支付医药费形成相应证据材料后才能申请,对于伤者而言,面对不垫付医药费且素质低下的肇事者,不仅自己垫付了医药费,而且还会走很长的保险理赔程序或案件诉讼程序,政法机关对此类问题调解也常遇到困难,所以公民道德素养的程度直接影响法治的实际效果。

四、以科技为支撑做好法治工作

科技提升法治服务的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增强普法的效果。2023年12月,区法学会发表《依法用好新科技传递智慧进万家》一文,对法律服务团积极参与智慧政法建设,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便利化和数字化的案例进行总结,重点对会员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中推广应用新科技设备助力科学指挥、实时监控、远程督察、协同作战、群防群治、立体防控的工作事例进行报道和纪实,宣传推广会员运用智慧政法平台、法学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可移动式监控设备等新科技设备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保证公正司法,推进“放管服”改革,助力法律服务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做法,积极倡导发扬共建共治共享的综治理念,以科技为支撑依法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等。

科技与法治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新科技设备增强综治工作效能的同时,也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就比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嫌疑人不断更新作案设备,复杂多样的作案手法不断干扰着反诈监测预警工作,打击此类犯罪和收集固定电子证据,需要党政机关、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金融机构和计算机专家等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工作。依法打击新科技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是法学会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区法学会积极研究新科技领域内违法犯罪的防控方法,组织会员参加济宁社科之声2023“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平安济宁建设现代化”的主题征文活动,对反电诈、惩治网暴、处置网络舆情等课题开展研究,及时总结兖州区平安建设的工作经验和成果,研究成果获济宁市社科之声发文、发荣誉证书表彰。

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和基层自治的协同作用,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唱响时代强音,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应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做到传承和创新的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如奔涌进取、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实践为基础的法治研究也必将物阜民丰、繁花似锦!(济宁市兖州区法学会 颜宁)

查看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