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猫”,网络流行词,也就是对猫进行爱抚的行为,是现代人热衷的爱好之一。“铲屎官”们用撸体现着对猫星人的爱,尤其是在自己忙碌一天休息的时候撸个猫解个乏,似乎已经成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猫抓病”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也许还是比较新的一个病名,就这个问题,最近笔者采访了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张甜医生,张甜医生告诉笔者,近期该院就接诊了一位儿童因“手臂包块伴疼痛”入院治疗的患者,手术切除该肿块后送病检是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性病变,后追问病史,发现该患儿一月前曾被猫抓伤,最终确诊为“猫抓病”,目前已治愈出院。
因此,张甜医生在这里想告诉爱猫人士们:撸猫需谨慎,谨防猫抓病,即使打了狂犬疫苗也防不了猫抓病。随着养猫及流浪猫的增多,猫抓病患者也呈上升趋势,全球每年“猫爪病”发病人数近万例。
那什么是“猫抓病”呢?“猫抓病”全称猫抓病性淋巴结炎,主要由猫抓人或咬人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汉塞巴尔通体,它是一种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菌。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猫(带菌的猫通常在1岁以下)的口咽部,猫受染后可形成菌血症,并可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故猫的带菌率相当高,有报道宠物猫的感染率达40%。约90%病人是通过家猫抓、咬或舔后侵入人体而引起而患病。少数病人亦可被狗抓、咬而得病。
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6星期。抓伤或咬伤处皮肤典型原发损伤为一红斑性,有痂丘疹(少见脓性),直径2至6mm。2周内产生局部淋巴腺病,常为单侧性,为抓伤侧(影响腋窝、上滑车、下颌下、颈或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起初结实而柔软,后来变得有波动感,可有液体流出并形成瘘管;亦可有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脾肿大;约1/3病人可出现发热,体温在38~41℃,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少数病人于病后 3~10天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结节性或多形性红斑;部分病人有结膜炎和结膜肉芽肿,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称为帕里诺氏眼-淋巴结综合症;病人也可发生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炎等;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血沉增快。
尽管该病具有自限性,一些患者不经治疗也可以自行恢复,然而少部分人会出现严重全身损害,所以仍建议患者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缩短病程,降低发生全身性疾病或远期后遗症的风险。
那如何预防猫抓病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饲养宠物需特别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接触宠物后勤洗手;定期为猫除跳蚤,避免猫抓病通过跳蚤在猫群间传播;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
2、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3、禁止猫接触未完全愈合的伤口,谨防感染。
建议慢性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最好不要养宠物,张甜医生如是说。
最后笔者想告诉大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养猫、养狗作为家庭成员。猫是最受欢迎的宠物之一,但是在热爱宠物的同时,我们还得千万注意自身的安全。(作者:汪礼军)